实际上,这五位学生都在基督徒的环境中生活,并且获得在学业、社会、灵修、伦理和牧灵方面的辅导。圣伯多禄善会本着这样的精神,通过远程收养的方式,向这五位学生提供2017年至2021年度的奖学金。
其实,人们一旦不与天主同在,没有祈祷,就「无法讲授教义,或是做神学」,更别说是「伦理神学」。教宗强调,「神学是跪着做的,始终与天主同在」。
为此,我们需要内心的悔改,向天主和近人开放,因为这能促使人超越冷漠,活出友爱团结,视之为伦理的美德和社会的态度,进而投入帮助受苦者的工作。教宗指出,在战争时期不乏友爱与爱德的表达。
教宗说,他们秉持同样的作风,教导青少年儿童要有公民意识和负责任的伦理观,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周遭现实的一部分,并对这个现实给予呵护和关注。这些人即使不上报纸,也是生活在罗马的主要居民。
弥撒由天主教护士会、天主教医生协会、教区医院牧民委员会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生命伦理资源中心合办,由夏志诚辅理主教主礼和耶稣会白敏慈神父等共祭。
教宗表示,沃尔福德的书籍必将对许多家庭有益处,因为它从不同角度面对家庭经历的具体问题,恰如《爱的喜乐》劝谕那样,也关注伦理的情况和问题,依循圣多玛斯的经典教义。
有些人认为,在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时,需要消除罪的意识,但其实,当罪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人心中时,它并不是一种病症,它使人认识自己的道德责任,认识伦理道德上的最大原则,也就是行善避恶的原则。
1994年,在巴西圣保罗圣母升天大学获得伦理神学博士学位。1996年重返欧洲,在罗马宗座圣托马斯大学社会学系执教。2004年重返越南,与主教团信理委员会合作,并担任一专门从事社会工作基金会的主席。
首先是伦理和宗教生活不能成为焦虑和强迫的服从,而是应成为爱的原则;其次是爱天主和爱近人必须是一起且密不可分的。这犹如镜子中的浮动,在其中爱天主和爱近人彼此相互反映,而不是一个存在而另一个不存在。
这一伦理原则适用于所有人,不仅是基督徒或有信仰的人”(2022年2月9日周三公开接见)。主教们解释道,需要“更多地关怀那些脆弱或易受伤害处境的人,他们要求受到有尊严的待遇,以及尊重和爱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