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几位,在她们的头脑中,每十年回一次家、或者每个月与家人通一次电话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圣召仍然存在。
教宗也面向消费者,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使他们意识到购买常是一个伦理行为,而不仅是经济行为(本笃十六世《真理中的爱德》通谕,66)。
(参格前14:3-4)所以,经久不衰地推行包括《教理》、教宗《通谕》、《牧函》在内的学习活动,用耶稣基督的健全道理喂养天主子民,就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神职人员的重要责任。
论述整体生态的《愿祢受赞颂》通谕也包含这讯息:大地的美妙与工作的尊严生来就彼此结合。二者并驾齐驱:人若耕种土地,大地就变得美丽。
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二十四次亲临教堂,并赐御制通微佳境匾。当时的教堂设施齐全,除了宗教建筑外,还设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
,激动万分的父亲从所挖掘出来的唯一的通孔对着儿子喊话是,儿子则同样兴奋的望着父亲说:爸爸,你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的!在讲章中,作者通过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来讲述无价、深远的父神的爱。
问:可以说,信仰是通过人的经验吗?答:信仰在成为信德之前,它是一种相遇,是一种关系:一如打乱宗徒们正常和日常生活的相遇与关系。
作为教友,我们更当与众不同,除了嘘寒问暖、体贴入微、精心照料之外,尤当关心父母灵魂,让其信、爱诸德不断深化、强化,始终保持心灵洁净,与之通功祈祷,一同学习圣经教理,善望弥撒,勤办告解,勤领圣体,日备善终
董妈妈因为身体太胖,行动不便,多年来只有一次在教友的帮助下,到较近的天通苑祈祷所参与了一台弥撒,后来又有一位神父来养老院为她送了圣体。六个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前来探望的机会不多,即使来了也是来去匆匆。
但耶稣教导我们,祂带来的好消息,不局限于一部分的人,而该通传给所有人。向那些等候喜讯的人传报福音,固然令人欣喜;但向那些或许不再有所期待,甚至无力寻求和要求的人传报福音,更令人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