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谈到了德肋撒姆姆如何对穷人的爱和同情心远远超出了那些被认为是特殊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许多在西方富足国家里那些孤独和不受欢迎的人。 德肋撒姆姆名言:爱直至成伤。
做为一名基督徙,通读《圣经》特别重要,《圣经》贯通人类始终,从童年到老境,敏感与深思,内涵与外化,一个热爱信仰的人,尽管他的外在境遇不怎么良好,但他的内在生活一定充满活力,至少他不会孤独与寂寞。
杨道公老师的一生,是背十字架的一生,他因为信仰遭受了许多的痛苦和迫害,他常常把十字架背在肩上,从不逃避信仰所带来的冲击、疏远和排斥,也不逃避由于独身所带来的孤独和寂寞。
富的,穷的,有权势的,孤独的,他们都和我一样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也都和我一样有着各种问题,有一个想与别人诉说的美好的故事。他们需要我们来聆听。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身居异地,显得孤独无助。这时,他走进了我的生活,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倍至。他的家人也似亲人般照顾我。我把这一切默记于心,并决定要报答他一家人。
尽管它希望将所有人都包括在这些形态内,但实际上却把越来越多的人遗弃在孤独和被淘汰的境地。人与人的关系缺乏人性,而人性正是家庭使每个成员在不计较得失的爱中彼此扶持的基础。
圣母玛利亚则与我们一起同行,她绝不留下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孤独行走,在我们感到没有把握和痛苦的时刻,更是如此。天主之母又是宽恕之母。
玛利亚有如预言幸福的人进入我们生命的舞台,有如希望、慰藉的祝福降临在於我们生活的邪恶,我们的孤独,得不到抚爱,摧毁我们的凶暴中。暴行不会得胜,因为《默示录》使我们确信,美好事物比凶暴更强而有力。
我们也在摧毁共同家园的行为上,以及遭遗弃的老年人的孤独、被社会丢弃的残疾人的困窘中,认出了十字架。教宗接着颂扬十字架是天主无边大爱的标记,他祈祷说:基督的十字架啊!
基督的平安非但不使人分裂,反而将人聚集在一起;不让我们感到孤独,反而令我们感到受到接纳和爱。这是一种在痛苦中持续存在,让希望升起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