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福音要求人类转化皈依,即第三个词,以及信德。祂宣告:‘你要悔改,信从福音!’就是,相信这喜讯,天主的王国已经来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转化皈依,每天都要!
不仅是教会,也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但当你说出‘天父’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祂是父亲,是你的父亲,人类的父亲,耶稣基督的父亲呢?你是否与这位父亲有一种关系呢?‘哎,我没想过。
读福音后,李晶主教讲道,他说,主耶稣战胜死亡,光荣复活,给人类带来了永生的希望,让我们在复活的基督内,不断更新自己,活出一个崭新的生命。
关于这第三点反思,教宗指出,不仅在每个时代人类经历重大黑暗时刻,会引发许多关於天主舍弃的疑问,我现在就想到了今天的叙利亚。但这些疑问也会临在於个人事件中,对圣人同样如此。
《圣经》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怎样处世,怎样待人,怎样社会才能和谐,怎样人类才能进步,怎样才能符合天主的旨意,人怎样才能得救。
在宗座拉特朗大学人类救主牧灵学院任教的阿索兰(PaoloAsolan)神父於会议开始之际,汇报了教区一个委员会的工作成果。
教宗称,圣神是一股向心力,因为祂「在内心深处运作」;祂也是一股离心力,「朝向每个人类的边缘地带,敦促我们走向弟兄姊妹」。
再者,「造成」贫穷的原因是「自私、傲慢、贪婪、不义」,这些恶「跟人类一样古老」,而「罪」往往「牵连太多无辜的人,导致悲惨的社会後果」。
李主教于讲道中,首先以读经中《创世纪》的记载,指出天主创造人类,就是要工作;工作就是天主创造世人的一份使命:「这就是圣施礼华在1928年特别从天主中听到的一份召叫,将这《创世纪》的音讯—&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