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走进圣堂,那庄严神圣的氛围感染了我,记得当我站在十四处苦像前,我流泪了,那一刻注定了我和天主永远的缘分。以后每一次走进教堂都有一份独特的心境。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教宗劝诫众人“切莫陷入只看经济-财务层面的‘体系’,却要关怀他人,好能怀着人性温暖来照顾在病危时刻心生焦虑的人”。谈到“关怀”,教宗说:“我们不该忘记关怀。
无论如何,适当的祈祷时刻至关重要,尤其要重视《日课》。圣周的辅助资源法令的第二部分谈及圣周各项礼仪当遵守的规定。
正是这目光陪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在世生命的最后时刻。事实上,在拉斐尔离世时这幅画就摆他的床旁边。
在新约的不同时刻,基督被称为天主的可见面容、父的形象、他的标记(哥1:15;若1:18)。基督如同一个圣事,象征并传递天父的爱。
当代宗教学家贝尔说:“宗教是人建立神圣的活动。”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宣称:“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更接近上帝,我们的工作只会加深我们对上帝的敬畏之心”。
弥撒是教会信仰生活的高峰与泉源,是主耶稣至圣的宴席,是天主与人之间最神圣的约会,是神圣的祭献……我们教会以无比的敬意来尊重这圣事,并渴望每位天主儿女能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参与弥撒圣祭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0年最后一天举行的感恩礼中,邀请信友们关怀受苦的人,并说,未来是希望的时期。教宗主持的感恩礼是于天主之母节前夕下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的,礼仪中唱了谢主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远方同学的来信,但是却有一种神圣的味道从信件中溢出来。当我仔细地看着信件上面的寄信人及地址时,幸福的浪花拍打着我的心灵。原来,我所写的每个季节里都有主的陪伴在“信德”上刊登了!
他们在领洗后,又领受了神圣的婚配圣事。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50多岁。南充电视台以《佳偶天成神圣婚配》为题,作了长达十分钟的专题报道,在教友和社会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应。(王艳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