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焦虑、悲痛及苦难中,约伯宣示了他的望德:我确实知道为我伸冤者还活着,我的辩护人要在地上起立。我要看见天主:我要亲眼看见祂,并非外人(约十九25-27)。教宗指明纪念亡者的双重意义:悲伤和希望。
问:叙利亚真是一个苦难中的国家。答:我得说,叙利亚是一个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自尊的国家。即便在如此悲惨的状况中,我从未看见一个人在抱怨。他们都希望把国家恢复到战前的状态,重新恢复他们的尊严,重享和平。
这时太太让我求耶稣,看圣经,想想主耶稣的苦难,经过几个月的祈祷和磨练,结果终于把喜欢打牌的这个多年的恶习彻底改掉了。
她说:对我们有帮助的,不是人的活动,而是基督的苦难。与祂一起受难是我的渴望。若望保禄二世教宗1998年册封艾迪特为圣人时曾表示,多亏天主恩宠的默默工作,她成了一位圣人和殉道者。
我们想到处在苦难中的叙利亚。战争是权欲和贫穷的后果。唯有放下霸权的思维和根除贫穷才能消除战争。此外,许多冲突也是受到原教旨主义和狂热主义的煽动。
天主安慰受苦的人,因为祂也受过苦难,因此主动接近各种匮乏和卑微的情况。教宗呼吁社会以有效的行动关怀工伤事故的受害者,同时也要关怀他们的家庭,因为这些家庭同样受到了打击,因此需要受到安抚。
来自玛琅(东爪哇)苦难会方思家修女(KristinaFransiska)说。对她而言,「善意不足以完成这人道主义使命。」
我们需要在痛苦中找到意义,即参与基督为救赎世界的十字架苦难。在结束采访时,卡拉卡赫神父说:“与穆斯林的对话不是凭著理论来进行。我们很少举行正式的对话。我们每天一起生活,面对同样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透过与苦难中的耶稣相结合,我们会发现祂那陪伴我们面对脆弱和创伤的力量”。教宗会见医务人员后,也私下探访了医院的病患和残疾人。
「在这悲伤、孤独又苦难的一年,但愿能带来希望、勇气,以及为正义与和平效劳的爱。在充满痛苦和死亡的世界里,圣诞的喜庆让我们能在耶稣的诞生中找到安慰、重获希望,并怀着深厚的信德从中看到生命与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