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为什么无论大富大贵的人,还是贫穷疾病的人仰或平凡普通的人,其内心都会被无以名状的孤独和不安所困扰,人心灵的归属、归宿究竟在那里?
因为他是我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从两岁起就没有了父亲,他的生命好孤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了一个男性角色的学习对象。
前几年,阿姨的老伴儿也先她而去了,可想而知,阿姨的生活会多么孤独。
教宗指出,罗马富含普世精神,“为仁爱效劳,慷慨好客、亲切友善,款待朝圣者、游客、移民,以及处境十分艰难的人:极度贫困者、孤独之人、病患、服刑人和被排斥者,都应该是这一精神最忠实的见证人”。
再具体点来说,我最后一次去探望一个孤独的人或病人是在什么时候——每个人在心里回答——或者我最后一次为符合那曾要求我帮助者的需要而改变我的计划是什么时候?
我永远记得在火葬场,母亲的遗体被推进火化炉的那个瞬间,我所体会到的绝望和刻骨铭心的孤独。父亲的坏脾气与童年丧母的经历造成了我从小的自闭症倾向。
最后,这种婚姻老来孤独,含着辛酸的寂寞。这不具有生育力,不效法耶稣对祂教会做的事:耶稣使教会富有生育力。」
受圣艾智德团体帮助的失业者和残疾者也在教宗面前见证说,在未得到圣艾智德团体协助前,他们是那么的孤独与绝望。 教宗向在场的人士讲话时,特别谈到圣艾智德团体的生活首先是祈祷。
如果我们在穷人、饥饿者、贫苦者、边缘人士、受苦者和孤独者身上认出耶稣,耶稣也将认出我们。这是检视我们基督徒生活的基本标准之一,耶稣邀请我们每天按这一标准检视自己。
教宗继续说,小朋友们,你们是独一无二的,但不是孤独的!拥有弟兄姐妹将使你们受益匪浅。在这个充斥着自私主义的世界,多子女家庭是学习关怀与分享的学校;而关怀和分享的态度也将使整个社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