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教宗指出,耶稣参与了司铎们的劳苦,祂亲自清除了各种污垢,那以祂的名在祂子民中行走的人被熏染上的世俗和油腻的烟雾。
当天的弥撒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敍述宗徒们在公议会前受审问,他们被指控宣讲那经师们不愿听到的福音。不过,在公议会上有一个名叫加玛里耳的法利塞人,他坦言建议不要管这些人,由他们去罢。
如果是属实的话,那教友寄望于他们的祈祷,献给他们的弥撒意向,将会怎么办呢?原本属于羊群模范的牧人,如果连基本的本分都不能做,那就可想而知他们管理下的教区、堂区和团体的属灵程度了。
教宗表示,不错,过去的一些教育方法有其局限性,然而唯有父母亲才有权犯那样的过错,因为他们能藉着爱,那天主赐予我们的爱来弥补他们的过错。
是你把那每每拥我们入怀的心意与我们分享,让我们与你心意相合。我们天上慈爱的主,我们愿意举心向上全心颂扬你,求你特别祝福我的母亲和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赐他们长享幸福与平安、健康与长寿!
那跟随耶稣的热情变成了哭泣,因为他犯了罪:他背弃了耶稣。那个目光改变了伯多禄的心,比第一次来得更为强烈。在第一次注视中所改变的是他的名字和圣召。这第二次注视则改变了他的心,是皈依爱的一次转变。
他不带走我,应该是有他的奇妙计划,我只能含泪接受这一切,承行主旨,和圣母妈妈一起经受那刺心的痛。
教宗将重点放在这段福音的主角,那患了癞病的人身上。他鼓起勇气,匍匐在耶稣跟前对祂说:主,祢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抚摸了他,使他痊癒。
另一方面,教宗问道,若我们把这些父母亲挡在信仰团体生活之外,把他们当作受到绝罚的人,那我们如何劝勉他们教育子女善度基督信仰生活,做子女令人信服及实际践行的信仰表率呢?
如果世界都用耶稣的爱或孔子的仁的准则去塑造各自国家的文化,塑造一种福音或仁爱的文化,人人把他人当成自己来对待,那世界还会有仇恨、战争、掠夺、暴乱和不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