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和一些教友在一起聊天时,也会谈论类似的这些话题,听一些教友和神父谈论,偶尔自己也会通过网络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一篇《曾经也是神父》的文章更是许多修道人茶余饭后不断探讨和分享的话题。
对话是一种「精神态度」,表示「走出自己」去听「别人的期望」的能力。在冲突和对比的背景下,教会可以成为「可能实现和平的地方和经验」。
可我的心里默默地想了一句“听人们说修道难,这日子就要开始了,面馆且是如此口味,修院又当如何?”分配好宿舍之后,我们将买好的床铺铺上了。
「听他人谈起基督,还不够;更需要亲自与祂交谈。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祈祷。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认识耶稣,在互联网时代也不例外」。耶稣回答扫禄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我们向天主所求的乃是:“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而不是:“愿你的旨意常改变,如我所愿”,我们不能希望天主对我们有求必应,总是听我们的话,而应该无条件地从天主手中接受他所赐给我们的一切,这样才算承行天主的旨意
(列上19:11—13)聆听天主圣言需要圣宠,也需要我们自己的渴望,和能够做点什么;内心的静默从我们生命的核心处去听,虚怀若谷地接受由超然而来的事物,准备接受天主的圣言;只是当我们内心静默的时候,这一切方能办到
会长要配合本堂神佼,神父也要听会长的好建议、好办法,共同把堂区搞好。会长长期在基层确实很辛苦,做了许多工作,教会要时刻送心他们。把那些有声誉、德性好、知识广的人组织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当然,保禄百事缠身,他没有时间亲自握笔;普通他只能在一间小房内,一边踏步一边思索,最后把想出来的内容讲给秘书听,再由秘书用希腊话纪录下来。
主耶稣说:“那听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是有福的。”
《默示录》记载说:‘我立在门口敲门,谁若听见我的声音而给我开门,我要进到他那里,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3,20)。上主立在世界和每个人的心门前敲门,等待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