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漂泊有安居;有失败有成功……许神父说,古今中外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剧中的人物,我们都本色地出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自由地抉择对天主救恩的回应——答复或拒绝
他们拒绝各种形式的暴力和社会分裂,同时迫切需要在福音精神指导下做出辨别、展开手足间对话。
国际社会则拒绝马里军人的选择,要求恢复民主制度。
“我们蒙召以耐心和决心建立一个和平文化,这文化旨在采取涵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措施,帮助我们拒绝冷漠的病毒。”在个人和集体负责任的基础上,所有具体的行动都是激发“兄弟情谊”所必需的。
约旦是宽容与共处的典范,扎耶德奖也是对“所有约旦人民的认可,即使在很多困难中,他们仍以决心和勇气走和平、温和与拒绝暴力的道路”。教宗也祝贺《扎耶德人类兄弟情谊奖》另一个得主,即海地知识与自由基金会。
教宗指出,这种拒绝任何道德责任的知识,不仅使人不想行善,而且“为邪恶势力的侵略打开了大门”。最后,教宗敦促年长者帮助年轻的世代摆脱那“不热爱正义、只求理智道理的错觉”。
我没有资格说“愿祢的旨意承行”:假若我面对天主愿意我去做的,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愤怒,甚至是拒绝的话。我没有资格说“承行于地如同在天上”:假若我不能准备好奉献自己的生活,为了服务天主的目标。
主教们写道,“在这个背景下将安乐死合法化,拒绝接受这个疫情的教训实在是自相矛盾。疫情告诉我们人生命的宝贵价值,以及民众团体,尤其是医护人员以超人的方式设法救治性命”。
教宗表示:“慈悲与怜悯、友爱与开放、伸出援手与拒绝丢弃文化:正是在这些具体的爱的行动中,教会成为天主温柔对待祂所有子女的活标记。”
这并非为了简化祂的讯息,而是表明人心的顽梗,拒绝接受圆满生命的可能性。《新约》以一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方式描述了这一处境:我们已经死了,却未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