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借着与其他信友保持心神上的契合,并完全摆脱对罪恶的依恋,以及尽快满全三个惯常的条件(领受告解圣事、在弥撒中领圣体,并为教宗的意向祈祷)的意愿,在耶稣或圣母的圣相或圣像前虔诚诵念为亡者的经文,例如圣教日课为亡者的晨祷或晚祷
这就是为什么若瑟给我们上了一堂重要的课,他“睁大双眼选择了玛利亚。我们可以说他‘冒着一切风险’。”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读这卷书时,带着许多的疑问和不解,非常荣幸听了戴振宝神父和武清芬两位老师的分享,他们的课使我耳目一新,两位老师不单是在为我们授课,同时也在教我们怎样学习圣经,他们由浅入深,让学员通过观察上下经文
他教我们语文的时候,总让我们用感情去朗读课文,让我们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意境,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他不仅帮我们分析课文的组织结构,还让我们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背下来,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教宗告诫圣职人员,切莫变成「墨守成规的司铎」,只求「一切井然有序」,凡事按表操课。「这种有条不紊的生活不是基督徒的生活」。本堂神父绝不能抱持「企业家的态度」。
礼仪课让我明白神职人员生活中最重要是日课祈祷;教会论使我懂得热爱自己所信仰的教会,并与天主的恩宠配合,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人群;社会训导使我明白作为一名基督徒在生活中要主持正义,有环保的意识,鼓励与劝勉信友要热爱大自然
八、教书体验和所得吕神父说:教书就和做家具一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同样教书要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才能把课讲活,吸引学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爹妈把那么厚一本老式《圣教日课》一字不差地熟记于心,玫瑰经、苦路经、圣月里的各种经文,我看着经本都会念错,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无法想象。
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然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看做例外。所谓苦难,既包括个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为此教宗举了两个例子:一名司铎的父亲,很幸福地和朋友们一起找到了一座圣堂,那里的弥撒没有讲道;教宗的侄女抱怨说,与其说是听道理,简直就是四十分钟的圣托马斯神学总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