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心省察及悔改在生态皈依的道路上前行,首先需要进行良心省察,学会「感恩和施予,承认世界是天主爱的恩赐,因而乐於自我牺牲并慷慨好施…。
人人都为自己制定计划,但若为别人制定计划,我们便能走出一步:若把智慧用於爱的服务,便会使人更为整合,生活更幸福,因为他能够施予。
教宗继续说,我们要把天主的慈悲施予这个乞讨的世界,但绝不要表现自己。世界已厌倦了耍把戏的骗子。请允许我说一句:厌倦了‘时髦’的神父或‘时髦’的主教。
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若一4:20)天主是爱,但却不是世俗所看重的俗爱、情爱、欲爱、性爱、私爱、偏爱、有条件的爱、非常利己的爱、狭隘局限的圈子爱;而是大公无私、不求回报、白白施予
教宗说:「这意味着要根除随意判断他人,以及在弟兄背後说他们坏话的行为,《劝言》已写明这点;必须抵拒那滥用权势逼迫他人屈服的诱惑;避免让他人为我们所施的恩惠『付出代价』,或将他人施予我们的恩惠视为理所应当
因此,如果马耳他人是天主眷顾保禄宗徒的标记,保禄也是天主对马耳他人施予慈爱的见证人”。教宗强调,在基督内皆为弟兄姐妹意味著承认彼此已结为弟兄姐妹,只有这样,款待才能成为“一份重要的大公性美德”。
一个人在祈祷中领悟到罪的「危险性」,他「仰望并聆听天主」,感到需要天主「施予慈悲」。事实上,《圣经》教导我们,「天主在我们开口祈求前,就先满足我们的愿望,祂懂得我们的所需」。
教宗指出,圣保禄宗徒在这封书信和《罗马人书》中都坚称因信仰基督而成义的事实,成义是“施予宽恕的天主慈悲的结果”,我们“因恩宠”而获得。
因此,“要求司铎在施予圣事,以及向信友表明这些通传恩宠的宝藏时,应格外用心”。其次是尊严。尊严是“人性的首要需求,在各种环境中,应维护人的尊严”。
这个比喻并非说天主像那个不情愿的邻居,需要我们“死缠烂打”才肯施予。恰恰相反,耶稣想强调的是:如果连一个不情愿的邻居,都会因着朋友的“厚颜无耻”而动容,何况那位无限慈爱、时刻聆听的天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