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信函中写道:尽管拉丁美洲国家极具潜力,但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因外债之祸而更加恶化,导致发展瘫痪,人民遭殃,进一步加剧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公的问题,与此同时助长了对我们共同家园的剥削和虐待,其严重程度是我们之前不曾想像的
新闻报导不应该是叫人惊奇和激动,而应当引发读者作出健康的批判,让他们提出恰当的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要避免那企图操纵现实,操纵人的观点和人本身的毫无深意的喊口号。
巴顿神父12月21日接受本台采访,向本台讲述圣座和天主教会对耶路撒冷问题的立场。答:我们知道,在谈到耶路撒冷时,圣座一向主张耶路撒冷该当是一座共享而非分裂的城市。
教宗在讲话中强调做天主子民的意识,指出今日社会面对的一个问题乃是人们感觉自己是孤儿,不属於任何人。
教宗指出,「这里就是心志薄弱的问题。当心志开始变得薄弱时,不像罪的情况那样:你犯了罪就能立刻察觉到。心志薄弱是一段缓慢的过程,逐渐偏离正途。
这位主教更指出,开放公立学校有其重要性,因为能帮助减低临时避离所的挤拥情况,以减低疾病传播及其他健康问题。
下午,李神父和任翠玲修女分别以圣经中的家庭和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做了讲道和分享课程。针对神父、修女带领避静的主题内容,大家分小组进行了真诚的分享和见证。
教宗勉励他们省思这个问题,并告诫他们说:天主是父亲: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你们也要想到你们拥有一位爱我们众人的父亲。教宗继续问道:我们觉得自己是臣民,或是子女?
第三点则是《愿祢受赞颂》通谕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的灵性幅度,也就是通谕第二章〈创造的喜讯〉所概述的内容。每个人都应该跟天主、跟自己的近人、跟大地母亲保持和谐的关系。
帕罗林枢机对此表示,教宗常说,当我们谈及世界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只想到数字,而要考虑到人的面容,在这里,应当想到孩子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