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成为希望的标记随后,教宗敦促要将耶稣重新置入我们生活的中心,因为今日我所拥有的一切“像被风吹散的尘土般脆弱和易逝,最终却会被复活的希望所照亮”。
教宗指出:尽管东帝汶在世界上处于边缘地带,但它却是福音的中心,而福音总是著眼于边缘人群。福音的传播者是“基督的芬芳”在三位福音传播者分享了信仰见证之后,教宗反思了他们的福传工作及挑战。
(摘自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将出版的《你的天主有多大?》,第23章在痛苦中的自由)。离我们而去的杨道公哥哥以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段话。
在此,让我们大家一起重温一些名字,是他们用对天主全然的信赖和彻底的爱,奉献自己的生命所建基的这慈母圣教会,他们是主教叶宗贤、梅书升、方启升、李爱哲、方纪谷、康安当、艾若亚敬、冯尚仁、高一志、林奇爱、希贤
日于天津法租界,创办人为著名的天主教学者英敛之,有关英氏生平可见方豪所著《英敛之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大公”的释名是“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为“扩大无我之胸怀,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他在北京教区就启动了一项“培青工程”,培养有较高神学修养和灵修素质、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层次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年轻神职人员、修女和教友骨干队伍。
四旬期之旅,就像基督徒一生的朝圣之旅一样,至今仍受到复活之光的照耀,而复活之光启发了基督门徒的思想、态度和决定。耶稣所宣讲的斋戒、祈祷和施舍(参阅:玛六1~18),是我们悔改的条件和表达方式。
(一)救赎论◎不是只有相信耶稣才能得救,根据时代的不同,救赎的方法也不同:(1)在亚当与厄娃时期,通过只吃生命树的果子,而不吃善恶果来成就救赎;(2)在诺厄时期,通过进入诺厄方舟成就救赎;(3)在梅瑟时期
依撒意亚先知书(49:18-29及54:1-3)的预许启发了这一联想:犹大的土地上出乎意外地充满了曾遭受屈辱,被放逐,而又回归的犹太人。
同时,对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的研究,除刘智《天方至圣实录》外,也再未见有其他著作。民国时期上述情况有了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