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在讲道说:“今天确实是苦难的日子,但这苦难中也有喜乐,因为耶稣的受难至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把我们从罪恶中解救出来,使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关于“我们与耶稣相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很多:不是要做别人的老师,而是要与别人分享那些独特的时刻,即:我们感觉到生活的主和祂的临近,祂点燃我们心中的喜乐或着擦干我们的泪水,祂传给我们信心和慰藉、力量和热情
他强调利玛窦不是一个“单枪匹马的伟人”,而是扎根于教会的一个形象。香港主教周(StephenChow)枢机则从利玛窦神父的经历出发,讲述了新中国的发展与天主教会的关系。
潘老师特别强调:学《圣经》一定要带《圣经》,而不是靠手机。
当留在自己国家生活的权利得到尊重时,向外移民就成了一种选择,而不是一个被迫的决定。圣座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最後指出,全球半数以上的难民、强迫移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是由冲突和暴力所导致的。
教宗解释道:「怜悯不是丢块铜板在其他人手中,连眼神接触也没有。相反地,怜悯是接近他人的苦难,并且与他感同身受。」
他们——不是所有人——举止如腐败的人,滋养一种社会和宗教系统。该系统内占据优势是习以为常的,尤其对待最没有反抗能力的人,他们行不正义,自己却逍遥法外。
宽恕、赦罪是圣宠,不是夺得而来的。牟利没有任何意义。天主宽恕的经验通过一段旅途而来:朝圣、跨越圣门、宣认信仰、爱德善功。宣讲意味着天主来与你相遇了。”
教宗指出,对于所有踏上有意义的旅途的人来说,疲倦是家常便饭,消除如此疲劳的方法不是休息,而是“成为希望的朝圣者”。教宗在文告中邀请青年全然拥抱生命,切莫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生来就是基督徒,而是在天主圣宠的触动下成为基督徒”。教宗最后祝福在场众人,说:“在磨难中,在孤独和枯竭的时刻,在误解和辛劳时,愿你们的心灵能扎根于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