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事事都得我亲力亲为,”看到我疑惑的眼神,柳神父告诉我,“我们堂里有一位会长,三位副会长,他们各负责一摊,各项工作都有布置,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因此,他的智慧不是一种纯属炫耀的自负,而是具有大师风范的虚怀若谷,在他的研究中若不聆听圣神这“内心的大师”,就决不走出一步。他让圣神这道光准备自己的心灵来“接受真理的学问”。
以中国文化弘扬基督福音,建立符合适应中国这块土地的天主教神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努力、认真负责、用心探索去获得。
从见证的逻辑来看,他们的出席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提醒众人,这次会议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同道偕行进程的整体部分和必要过程,在整个教会的层面延续并深化教宗于2021年10月10日开启的倾听和教会分辨。
他们这样做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因着他们接受了耶稣基督为王,也因着自己的心灵被改换一新。
良知不是人一时萌发的念头。它是人对神圣的精神所信仰的结果,是一种灵魂的声音。让良知在心灵深处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守护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人世间才有光明,才有爱与关怀。
人不是无所不知的,不能奢想界定那肉眼见不到、手也摸不着的事物。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向一个不可见的世界敞开自己,这就表示我们愿意接受任何可能的意外,比方说愿意接受有天神存在的世界。
在今天越来越多元文化、多宗教的世界,越来越混合的社会中,对话不是一件要祝愿的事,而是必要的。信仰基督的其它教会的信徒也向教宗表达热情祝贺。
正如教宗在写给德国默克尔总理的信中所说的,关怀贫穷国家不是一种“给予”,而是一个重大而且无条件的道德义务。因为大家都属于同一个人类大家庭。
教宗指出,尽管这两位圣人的使命不同,尽管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没有紧张的时刻,两位使徒以他们“为同一项事业的极可爱的差异”而行动,就是“建基督的教会”。教宗举出一例,邀请我们用大公的眼光来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