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服务的道路应该是无偿的,因为我们白白领受了救恩这纯粹的恩宠,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买不到救恩,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受之有愧。救恩纯粹是天父藉着耶稣基督、藉着耶稣基督的牺牲赐给我们的恩宠。
周会长受命主管资金,他率先捐出自己家里多年积攒的三千斤棉花,又卖掉了自己家里全部的三十亩良田,款项都捐给了教会。
不管多大的罪人天主都乐意宽恕,然而怙恶不悛的人悔改难,善终也难啊!一位老神父向我谈到过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真实事件,也许是口传,也许出于某一本书的记载。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没有信仰的人身上还能说得过去,因为人都争强好胜,愿意占上风,不肯示弱,但自己可是基督徒啊!为什么在处理这件事上没有体现出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来?
他说他也常听神父在弥撒中讲圣经,在私下也故意问那些看着比较热诚的教友:今天神父都讲了什么?好多人都说不知道,因此他觉得那些参与教会礼仪却心不在焉的人就是对神的大不敬。
教友分散,堂口多,本堂神父每天都很忙,这是事实,教友们都理解,但是如分发报纸这样的事情,从教区到堂区,其实不必挨家挨户去散发,只要放在教友祈祷之处(找一位负责的教友),放在圣堂大家能看到的地方就一切OK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六十亿份爱汇集在一起就是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让我们人人都捧出一颗心,六十亿颗心凝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这些社会变迁造成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迁移,从空间和时间上也都深深地影响着今天教友与神长的关系,挑战着个人信仰和教会的发展。许多人内心,都深埋着一份孤独,远非任何亲密的人际关系所能填补。
若望保禄二世教导我们,痛苦奥迹堪当受每个人的极大尊重,人借着疾病赢得一种最高的境界,这正是因为疾病令他对自己的生命、他的选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再次进行反省。
教会的每个成员都有福传的使命,都需要福传,用行动、用热情、用爱心去福传。既然信仰是真的、好的,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份好的信仰以生活表达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