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齐梅尔恰克神父(一四三三—一四八九)在讲道和听告解方面表现出色,也关心穷人。他二十三岁加入拉特朗团体,他指导初学生期间成为杰出的灵修导师,受到团体内的弟兄敬仰。
二是福传一线的神父和教友之间相互推诿,教友认为传福音是神父和修女的事,他们是主角,教友是配角;神父则认为举行圣祭、行圣事、备好讲道课、讲好道理、处理好堂区日常事务,是神职人员一贯的事务,而教友分布广、人数多
在八月廿九日的弥撒中,汤主教讲道时向亡者和受害者亲人致以慰问,重申主内一家,一人受伤害,其他肢体同感伤痛。汤主教称许事件中亡者舍身救人的表现,指出他们都遵从了福音精神,把耶稣教诲践行出来。
庞神父临走那天,正是中秋,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神父在讲道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成仙的兔子,它们有四个女儿。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兔爸爸,它离开妻儿,上天宫觐见玉帝。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现耶稣与群众同在:从耶稣诞生时朝拜圣婴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异梦的年长者,直到祂受难时为祂擦汗的妇女、帮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盗右盗和百夫长。
在讲道中,欣德主教的灵感来自于门徒的短语,他们为了耶稣在耶路撒冷入口处寻找驴子而说:「师傅需要它」。主教总结说:「主人,耶稣,也需要我们,就像我们一样。」
弥撒圣祭假望德圣母堂举行,由李主教主礼仁慈堂四百五十周年特别在上周三(15日)上午十时于望德圣母堂奉献弥撒圣祭,李主教以英文讲道,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仁慈堂成立450周年,特别是一个赞美天主的时刻。
当天的福音记述了耶稣治好十个癞病人的奇迹(路十七11-19),教宗在弥撒讲道中由此受到启迪,指出信德道路上的3段行程:呼求、行走和感恩。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表示,这是他首次来到一个地下墓穴主持弥撒,这令他想到许多事。当时的基督徒必须隐藏起来,在埋葬亡者的地方举行感恩祭。然而,今天在许多国家仍有许多地下墓穴,受迫害的基督徒比初世纪时更多。
胡神父在弥撒讲道中说,天主借着弥撒圣事养育我们,我们是否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赞美敬拜祂?祂不要我们的全部,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朝拜祂的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