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们堂区慕道者能最终领洗的人数都相差无几,教友的规模也看不出增减,生者与死者达成默契的平衡!任何事物只有成倍增长才能焕发勃勃生机,难道我们还要为自己坚守了教会的古老传统而暗自窃喜吗?
并且应该是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原则中达成一致。他举例说,自从美国硅谷崛起以来,有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在模仿硅谷模式,成功者几乎没有,然而只有特拉维夫做到了。正是因为犹太人注重契约。
然而,我们坚信,天主正在鼓励我们「走向更圆满的合一,这合一唯有在祂的恩宠助佑下才能达成。由於我们只是易碎的瓦器(参阅:格後四7),我们必须一心信赖天主必定乐於倾注祂的恩宠。
教宗指出,伯多禄「能够接纳天主的惊奇」;而面对上主的许多惊奇,「宗徒们必须开会讨论,达成共识」,好能「按照上主的旨意向前迈进」。「从先知们的时代至今,反抗圣神的罪始终存在。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必须采取尊重各民族和各文化权益的观点。(参阅:《愿祢受赞颂》,144号)」教宗指出,人在「剥削环境」时,「非但没有深谋远虑地思考问题,反而会单纯试图刺激短期的经济成长」。
古人的经验,惟有“身心双修”才能达成全面健康、平衡发展、幸福祥和的人生境界。否则,“修心不修身,万劫阴灵难入圣;修身不修心,犹有家财无主柄”。
教宗阐明,为了这个议题,教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进行将近2年的工作,但人人见解不同,仅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针对女性的执事职务,教宗进一步解释说:「有一种见解是,女性执事职与男性执事职不可相提并论。
他们固然憎恨罗马帝国的占领者,却在政治上与之达成平衡」。「你们什么都不懂,也不想想:叫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这为你们多么有利。」
正如新冠病毒的疫苗珍贵又必要,它的研发进展时常见报,医生、科学家和研究界这几个月以来努力不懈,以求达成目标;同样地,我们该反省,政治界、劳动界和个人,是否也在努力取得一剂能对抗冷漠的疫苗。
必须承认人的能力实在是有限和不足,若单靠自己实在无法达成使命,而成功的秘诀是:每天与耶稣基督心连心地一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