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角度反省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给我们一个崭新的视野,对挖掘宗教阐述和重视环保的理论宝藏,推动全民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力量,探讨环保策略都起到了不可言喻的积极作用。
教宗接着讲到当天读经一的内容(参阅:欧十1-3,7-8,12),他说:“欧瑟亚先知描述以色列子民是那个时代迷失的子民,他们失去了预许之地的视野,徘徊于罪恶的沙漠中。
如果我们与祂保持关系,我们的生命即使无法免于苦难,但能向美善敞开广阔的视野。”
“诸圣瞻礼具有开放的视野,藉著纪念亡者和前往墓地,令我们意识到这种密切的关系。生命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消逝,而是得到了转变。
「倘若要赶紧找出解决方案,就必须促进并支持各大团体能发展文化,开启进程──不要忘记这个词:开启进程──绘制路线图,拓展视野,培养归属感……竭尽所能去经营管理,照料并改善我们共同的家园。
耶稣的话语为我们指明了这份爱的视野。耶稣说:「我对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为使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内,使你们喜乐圆满无缺。」(若十五11)教宗对此表示,主耶稣「与天父全然共融,因而拥有喜乐。
我们必须唤醒在我们心里的基督,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祂的目光默观一切,因为祂的视野远超过暴风雨。通过祂平静的目光,我们能看到我们自己看不到、而且根本意想不到的景象」。
繁华城市的高楼,经常阻碍了我们的视野,此外,谁又会愿意花时间凝视着夜空?在需要完成不同事项的情况下,最好让自己保持忙碌。
为了领略教会使命的现况,「我们必须拓展视野,从这个大厅放眼到全世界」。教会蒙召增进同道偕行的精神接着,霍勒利希枢机介绍了未来几周会议所运用的方法:前四个方法用于分辨,第五个方法用于讨论。
事实上,如果我们自己不首先对未来有一个开阔的视野,我们怎么能欢迎别人呢?年轻人希望渺茫,封闭自己的私人生活,担心如何管理自己的不稳定,他们怎么能敞开心扉与他人交往和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