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做同一门生意,但一个生意兴隆,一个却无法赚取所需,虽然后者比他的朋友更早起身,也更努力工作。在无计可施之下,他决定寻求这位成功朋友的劝告,希望吸取他成功的秘诀。
因而获取同一程度的幸福所需财富的公约数就大。你有100万元,一个单位的幸福便需花1000元,获取1000单位的幸福。你有1万元,同一个单位的幸福只需花10元你也获取1000单位的幸福。
每晚总是拿着一本书坐在儿子旁边默默阅读,直到儿子做完功课才肯离去歇息……故事的情节当然很多,但大都不外乎儿子如何无礼,如何向继父发脾气,而继父仍是慈祥和蔼一忍再忍从不动怒也不责斥,且对他生活学习及日常所需体贴入微及时供应
唯看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在生活出“我需要我一无所需,我全心依赖上主,我把一切全权托付于他大能的手中。”
我们的神长不辞劳苦,专心为我们的繁重牧灵工作,日夜操劳,哪有不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所需的道理呢?如圣保禄致格林多前书第9章7节所说:“谁当兵而自备粮饷呢?谁种植葡萄园而不吃它的出产呢?
圣咏的作者描绘人以祈祷的方式向天主呼求粮食及一切生活所需,而天主亦慷慨大方地回应这些祈求。上主照顾众人的需要,扶助弱小的人,「凡跌倒的,上主必要扶持。」(咏145:14),并带领迷途者返回正道。
大伙又是捐钱又是捐物,很快备好了流浪汉所需一切日常用品;流浪汉一日三餐,由众教友轮流为他做好送去再热了吃;孙小兰、张兰、李娥娥等人还不定期为流浪汉洗衣、拆洗被褥。
老天难作的原因是万物在同一时间内各有所需,而所需要的却恰好是互相矛盾。人何尝又不是呢?两家打官司,都想赢,都来求神求佛,都很虔诚真心,神佛该保佑谁赢呢?
上主确实会以圣经,那“笔墨的圣言”来指引我们的生活,但他可能更多以圣经秋向我们发问题,唤醒我们自书带着信、望、爱去寻问生命的真谛,去闯生活的难关,去接纳、关爱自己,而不是以圣经提供我们所需的“即食”答案
传教士们留意在这里开教的一切所需,可以说,这是一段反思、记忆和为日后作规划的时期。 问:教会刚来到的时候,蒙古脱离共产政权才一年。比起20年前,今天的情况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