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国传教士在1855年却通过与当地政府的交易,换来了修建教堂所需的地皮与水源,并兴建了这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自1855年至1959年间,先后有17名不同身份的外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
他表示:「教友对信仰传授、为教会的工作取得所需经费,以及确保修生获得适当培育及支持等方面提出意见及建议,令人欣慰。」总主教是于二零零三年获任命为曼德勒总教区首牧。尽管如此,理论与实践并非经常一致。
而天水的王国珍老师既是参加学习的通讯员中年龄最长者,也是最热心者,当大家在信德书屋各自为自己的所需挑选圣书圣像时,王老师却慷慨地把自己的圣书一本一本送给我们留作纪念。
要赞扬他们的奉献精神,为他们提供继续他们重要工作所需资源”。“他们对世界的影响是不能否认的”。一线希望最后,瓦卡希乌修女总结说,“好事已经做了很多”。“需求很大,服务的机会是没有限度的。
“这次过瞻礼的花销,是八十多岁的黄仙云阿姨奉献的,我们向她表示敬意……”“这次山上大教堂维修,圣堂地面、跪凳、告解亭等所需油漆,全部由龚福碧教友奉献,我们对她表示感谢!”
愿上主使身处脆弱处境中的人,如那些在疗养院服务、或在军营及监狱里生活的人,不缺乏安慰和所需的援助。为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孤单的复活节;从肉身的痛楚到经济上的问题,人们都活在疫情带来的忧苦和不安之中。
众人,尤其是最脆弱的人都需要协助,他们有权利得到所需的照顾。在这我们众人都蒙召抗疫的日子里,这更为显明,而疫苗则是抗疫的主要工具。
今日也是一样,就算是在已开发国家,他们的临在也是一种祝福──不仅提供身体所需的专业医疗照护,更是给予爱的关怀,专注病患本身和他们的家人。
曾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多么希望我们自己的堂口每年也能熬上羊肉粥,邀请远近来的教内外朋友们吃啊,这可是福传的好机会,可是堂口却嫌麻烦,担心没人奉献,所需费用从哪里来?
传教士们留意在这里开教的一切所需,可以说,这是一段反思、记忆和为日后作规划的时期。 问:教会刚来到的时候,蒙古脱离共产政权才一年。比起20年前,今天的情况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