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信函末尾表示,正如本笃十六世所说的那样,圣科隆邦实在可以称为欧洲的父亲,他的精深文化、灵修力量及道德风范清楚地告诉我们,从哪里汲取力量才能使基督信仰文化重新活跃在当代的欧洲大陆。
并透过与主耶稣的相遇,让这些成果能在当代,许多男人与女人心中,特别是年轻人心中诞生,因为耶稣帮助那些为了福音的缘故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的人。
即使当代文化似乎失去了善与恶的意识,我们更需要强调善是存在的,善必定获胜。对近人负责,意味着愿意为他行善,渴望他向善的逻辑开放自己;关怀弟兄,就是说睁开眼睛看到他的需要,化解看不到别人痛苦的心硬。
因为移民是现代世界宣讲福音的主角,是当代社会与文化面包中的酵母。
教宗的通谕所提议的就是重新给世人提出爱的真谛,这个真谛和某些要素有关,但这些要素常被当代的文化所割断。
窦神父的讲课新颖独特、语言风趣幽默、精彩纷呈、能深入浅出、一语道破,深得大家喜爱,时而解读保禄宗徒书信中的原文、诠释其中的要义,时而穿越时间的隧道、引用耶稣会依纳爵圣人的神操中的灵修方法,二者有力的结合,阐述了当代基督徒在历史中的福传使命
青年世代如果在基督信仰的教育下学会对话,他们就懂得「搭建桥梁」,「替我们当代的诸多挑战找到新的对策」。关於教育撒播希望的愿景,教宗指出,「人若失去希望,便无法生活」;教育则能孕育希望,给予生命。
大会还策划了几个非常有意义的展览,俄国十月革命百周年和当代社会中劳动的主题,尤为引人注目。
教宗指明,这位使徒的人生座右铭是「黑人的永远仆役」,「因为他明白,身为耶稣的使徒,他不能在当代最遭遗弃和受欺压者的苦难前无动於衷,他必须采取行动,以减缓他们的痛苦」。
由於社会-经济的改变,人员迁徙,相关的跨文化比较,全球文化的散播,尤其是科学和技术的惊人发现,人类学在当代往往成了流动、易变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