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新福传委员会主席菲西凯拉(RinoFisichella)总主教接受《梵蒂冈新闻网》的采访时,表示:「这份文件提出,今天的人需要再次转向基督,从祂身上学习如何应对善与恶。」
藉著这方式,天主教徒得以欣赏许多团体与我们惯常的方式有所不同的信仰经验,而其它团体的信徒也能得到帮助,从而超越对天主教会持有的偏见,明认在由宗徒们领受的传统的无价宝藏中,圣神一直继续有效地运作。
教宗说,信徒在祈求愿祢的名受显扬之后,渴望天国早日来临。这些话肯定不是威胁,而是喜乐的宣讲,一条喜悦的讯息。
所以希望我们的修院能在梵二精神的引导下开放革新,与时俱进,既能培养出慷慨奉献有圣德的神父修女,又能造就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热心福传的执事、平信徒传道员。
这是真人真事,1933年庆祝耶稣33岁的逝世纪念年,希望全球各地信徒前往罗马朝圣。北京一位姓卫的年轻教友,于1930年5月动身,经过两年徒步行走到了圣京,参加了纪念盛典。
教宗在讲道中特别强调,“对基督和穷人的爱深深影响他的生命,以致令他不要想去进行一个遥远和没有困难的福传,他知道传福音是为一切人,学习刚刚获得自由的奴隶们的语言,以简单的方式向他们宣布救恩的好消息”。
这是东方教会弟兄姐妹们谈及的基督复活的喜乐,这喜乐“透过死亡体验到天主的大能”。教宗省思耶稣的山中圣训(玛五1-11),指出耶稣以祂的真福八端“启发”了基督徒和“许多非信徒”的生活。
“不妄望、不失望是基督信徒最好的信仰体现,相信也是小耶稣所喜悦的。”
基督信徒了解这一切,自然会以非常宁静的心情看待死亡。当代一位极负盛名的作家说:“我认为属于我这一类的不比蜜蜂类、蚂蚁类或麻雀类更高一等”。有这种观念的人自然害怕死亡。
基督宗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其力量就在于它是理智的产物,是信仰与生活的综合。”姚神父说:“像上面金主教提出的问题,我们自当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