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与宗教的社会主体性(论纲)(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暨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何建明博士一宗教的主体性有三种,即信仰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
他说:「我们只能派送五名年轻人,但现在我们每年可以容纳多达15名青年。在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神父服务,宣讲神圣的讯息。」
1957年12月14日夜晚,一名曾是他的辅祭员的青年前来请他为一个濒临死亡的伯父付临终圣事。年轻的副本堂亚诺什神父把圣体放在胸前便立即上路。然而,那是一个陷阱。他在途中遭到一顿毒打,身上挨了30多刀。
他在信友眼中应是与他们同在的基督徒。教宗表示:主教不寻求在报纸上发表消息,不寻求世界的赞同,不关心自己的名誉是否得到维护,而喜爱建立共融,亲自参与且事事谦让。
教宗在接见活动中,首先向会士们提到苦难会这次修会大会的主题更新我们的使命:感恩、先知性及希望,指出这就是你们渴望激励修会更新使命的精神,以及分辨与青年接触的牧灵方法。
消息传来时,梅南帕兰皮尔总主教正在阿萨姆邦的玛利亚蒲尔同二百六十多名青年在一起。这些青年,是活跃在他的教区里的十一个修会团体的修生、望会生和初学生。
为此,吸引了很多堂区青年,对那些辨别圣召的人而言他是度奉献生活者的楷模。这位新真福还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工作,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新真福不仅照顾青年,也关注其他羊群在身心灵方面的需求。
教宗选择放下讲稿,与他们亲切地交谈,并且再三感谢该协会十年来照顾穷人、无家可归者,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住宿,让他们能与不同年龄层的青年「团结互助」。这个协会首创于法国,现在也推广到其它国家。
新真福巴雷利1882年12月1日生于米兰,在一所瑞士的修会学校完成学业,1910年遇到方济各会士杰梅利神父,与神父一同在一战期间推动将意大利士兵献于耶稣圣心的活动。
此外,教宗也问候了意大利加利奥的圣巴尔多禄茂宗徒堂区的青年,他们为保禄六世大厅制作了一个圣诞马槽,旨在提醒我们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