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为今天的基督徒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挑战提出了关于人类与基督徒身份的许多疑问和不确定感。同道偕行的教会对圣召有盼望,并且有责任接纳社会中的所有人,但她不能把自己的见证建立在沙土上,因此,她必须依靠一种奠基于天主圣言的人类学。
「彼此宽恕」是基督徒最根本的召叫之一,但每个人都经验到,实践上极为困难。对于无心之过,一般人大概还不难释怀;宽恕他人最大的障碍,大概是认定对方是刻意地伤害,这种情况也的确是屡见不鲜。
2007年的6月9日,这一天注定是一个令我今生难忘的日子,我终于在期待、激动和幸福中,跟着我们的天父一起回家了———正式成为了一名基督徒。说起回家之路,有几件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主耶稣的召叫和拣选。
基督徒祈祷的典范是耶稣的祈祷。“你当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侍奉他”(玛4:10)。耶稣忠实地遵守这条诫命,祈祷时只向天主祈祷。他的门徒们也是一样。
并提出我们基督徒在生活中要肖似耶稣,要活出耶稣的样貌,使他人能从我们的脸上看出天主的光荣和喜乐。同时我们也该怀有基督的心情,对人对事的心态要与无信仰者不一样。
谈到圣召与渴望之间的关系,枢机指出,“教会的丰富传统和基督徒灵修的智慧有很多可以教我们的地方。为了幸福,我们不可在人生抉择上犯错误,至少不可在重大抉择上犯错”。
换言之,圣神是每个基督徒的旅伴,也是教会的旅伴。这是耶稣赐给我们的恩典。」圣神是一份恩典,是「耶稣送的大礼」,祂「绝不使我们犯错」。那麽,圣神居住在何处呢?
“望德不叫人蒙羞”(Spesnonconfundit)(罗五5),这是圣保禄宗徒满怀希望向罗马基督徒团体发出的勉励之言。
授课的教授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在海外受过各种优良陶成并在各自学术领域上有专长的。因此,修士们所接受的培育是非常有水准、系统化及现代化的。由于地利之便,修士们也享用河北经贸大学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