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吉林教区有许多年青神父(尤其是年青修女)热心神职,正如以前一样,他们均来自于小八家子。
虽然这现象在中国神职界还没有出现过,但为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在这里提出来加以讨论。上面的这种做法试图将礼仪的纪念变成戏剧的重演。
9点整,在乐队和腰鼓队的喜乐伴奏下,由十字架的引领,六位神职徐徐走向圣殿,与300多位教友一起,开始了神圣庄严的弥撒礼仪。
他说:“这些好榜样使神职们知道年龄不是限制,退休照样能为教会做很多事,带领教友亲近天主。”当天的弥撒由成主教〔图左一〕主礼,近70位主教和神父共祭。
他说,这调查结果是对神职界、家庭、传道员、学校和牧灵团队的挑战,他们要在亚洲的项目中,为青年教友提供发展坚实和整全的圣体灵修。根据调查报告,这种灵修关乎基督徒团体,以及天主的创造和社会。
座谈中,李主教肯定了修院——心脏——的重要性和培育的任重道远,同时鼓励神父们要持守、创新,培育新时代的神职队伍。
理查德神父教宗方济各2月16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问候了加辣巧洛会(末位神职界修会)会士时,提到他们同会的年轻弟兄理查德神父。这位神父于2月2日奉献生活日主持弥撒后,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遭杀害。
亲爱的神职弟兄,修士,修女及各位教友可敬的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1年10月11日,,在罗马宗座发布文告——《信德之门》,并宣布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耶稣君王节结束为普世教会的信德年
灵修上的现世精神进入我们中,由此产生神职主义。神职主义不只是司铎的:神职化了的平信徒比神职人员更糟。那摧残我们的神职主义啊。
驻香港的省会长林仲伟神父〔图〕在台北接受天亚社专访时表示,他期盼在十六天祈祷活动里,促使更多青年信友,「认识、恭敬、再跟随」圣鲍思高,进入修道生涯,继承这位意大利圣人留下的青少年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