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信仰的依据是什麽?是耶稣将我们与祂结合在一起的慈悲行为。基督徒的生活是对这爱的回应,就好似两个恋人的经历。天主与人相遇,双方彼此寻找,彼此相见,彼此倾慕,彼此相爱,恰如《雅歌》中的新郎和新娘。
出席泛亚马逊世界主教会议的一位原住民代表,10月24在新闻发布会上强烈呼吁说,“耶稣是核心,祂使我们团结合一”。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德报恩;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人要心存感恩之情。但是,这样的古训有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
有鉴於6月20日是联合国世界难民日,教宗表示,今天我们迫切需要「与难民站在一起」,具体关怀「那些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妇女、男人及儿童」。「我们也在祈祷中悼念在大海或是在陆地的劳累旅途中断送性命的人。
它「发自我们内的隐密处」、源自我们的心灵,涵盖了我们的各种能力、情绪、知识和身体。因此,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在祈祷,那么「他整个人都在祈祷」。
教宗强调,信德、望德和爱德是“治愈我们并使我们成为医治者的恩典,这恩典给我们开启新的视野,即使我们处在时代的困境中也如此”。此时,我们蒙召去照料、更新人类家庭和地球。
耶稣告诉我们说,与祂相遇的道路就是找到祂那需要"治疗"、"亲吻"和"爱"的伤痕。
亲爱的主耶稣,我们好爱你,因为有了你的爱,才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因为你经常对我们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3:34)。我们知道,世界的爱很多,你告诉我们天主是爱。
10月20日传教节,我们堂区有幸请到了来自清水河本堂的朱君神父为我们讲道。朱神父是一位德高望重、德才谦备、深受广大教友尊敬和爱戴的神父,他曾在呼市修道院担任神、哲学讲师十多年。精通教理。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微博中说,我们通常说信仰带给我们幸福。心理学家发现,通过信仰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渺小个体与更高存在之间的联系,同一信仰的成员之间的联系,才是幸福的来源。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