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教堂遇到一位同事,他是陪亲戚来的。后来,他问我:教堂那个师傅给你们吃的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事实上,在早年的希腊文学里,如荷马的史诗《奥德赛》就用evangelion这个词,表示一个报信者传报的好消息,尤其是关于战事胜利的消息;此外,也指那报信者获得的酬金和民众因这消息而向神奉献的感恩祭。
教宗方济各向在场的120位肿瘤外科专家明确表示:按照信仰的眼光,在谈论完全的健康之前,一定要知道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受造的,是身体与精神的结合体。这两个要素可以区分,但不可分离,因为人只是一个。
然而天主的荣耀与恩赐却彰显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借此奇迹人们的生命有所改变。
走进第50个春秋,蓦然回首,满载着恩宠,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宽容和理解,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懂得了爱。走进50岁,恰逢慈悲特殊禧年,默观慈悲的奥迹,它是喜乐、安宁、和平之泉。
生命无论多么易逝,我们仍然可以把握有限而短暂的一生,去为永恒累积一些不可朽坏的东西;如果能很好地生活,那又何必再怕生命的短暂,因为我们曾经为此生命努力过;生命本身的价值得到实现,也可以说是无憾此生了。
可见如何找到这个“支点”,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了。“作为当今修道人,之所以对修道生活感到枯燥、索然无味,是因为长期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支点。”
小孩儿的成长,必然接受着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信仰就是这个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教友,是个属神的人;可是孩童时代,关于信仰却很迷茫。
生命有其美妙,也有艰难的时刻,它向我们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若一切都走向终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还有什么意义?若对永生没有希望,现实生活的重担就会压垮我们或使我们玩世不恭,将我们推向屈从于命运。
数载赤裸无获的我忧伤地站立在空落的巢窝我像大海船只上迷惘的帆孤独地飘浮在水上我困惑我无望找岸无边后退无岩我寻觅我渴求我抬头望天长吁又短叹我想逃避我想躲藏我想把自己深深地埋葬大浪冲击中的我不知道甘甜幸福是什么希望于父母希望于兄弟希望在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中显的极其的无望和淡漠我渴望帮助呀就像黑暗寻求黎明我渴求黎明呀就像种子渴盼冲破泥泞人的尽头神的开始太初有道道出于神这神是生命是永恒是爱的象征呵爱没有痛苦没有悲观没有失望没有消极我接收着生命的根基吮吸着生命的乳汁和爱连在了一起呵得到生命的泉源我的脸上有了从来都没有的笑靥面对汹涌的浪潮我显的那样的平和无惧得到了生命的泉源便蒙生了毅力的指南面对肩头上的包裹扁担我笑的那样的坦然给予生命的生命用威仪观望着穹苍的无际生命用闪亮透明的罗网把造就的生命网入他温暖的胸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