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基督徒都是一个福传者:他们在路上对同路人传,在街市上对商贩传,在田间对农夫传,福音就在这众口相传中传扬开来。以至于村里有一句不寻常的寻常话:“人不信耶稣,怎能让人瞧得起呢?”
相反,一个酷爱学习的学生,即使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或烦躁不宁的闹市中,也能像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个终日在田间耕作的农夫,即使孤身一人,也不会感到孤独;一个感情专注,珍视亲情的商人
假如,你因为自己没有太多的学识而不快乐,那么你该记得:当日的宗徒们,大都是些没有多少文化的渔人、农夫,而他们却成了那将来要坐在十二宝座上的。
农夫、建筑工、公司职员、家庭主妇,难道他们都是命中注定的平常人吗?不是的,基督徒所称的伟大的人,不在乎外在的身份、地位及工作,而在乎思、言、行、为上是否有爱。
教宗讲道,当天福音中的另一个比喻解释了农夫如何去播种,并惊讶它“在他意想不到的时候,日夜自发地不断生长”,这显示出即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总是有希望”。
有一次,闹虫灾,一群农夫请比约神父去祝福他们的田地,神父随着农夫们来到地里,洒了圣水,献了香之后,蝗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也许我们在粮油市场付了钱,但农夫的辛劳仅值我们所给的那一点点报偿吗?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是啊,如果大自然的一切都以金钱来计算,那么一个要献上多少钱,才有资格去沐浴阳光、观赏月色星辰?
主耶稣基督在给群众讲道时,把天国的道理用农夫撒种子的比喻讲给大家,我的领会是耶稣把天国的道理讲给各种各样的人去聆听,有悟性的就一定大有收获。
在1330年西那市的一位神父,管理一个小村的教友有一农夫病了,去请神父,他匆匆忙忙从圣体翕中中拿出一圣体,但没有放在圣体盒中,而把圣体夹在日课内的两页中间,把日课放在腋下,赶紧去到农人床边。
在香港,天主教永续乐田园农夫梁志云二月十三日对本报说,农耕是与大自然及天主合作,耕种方式需要更体贴环境,他鼓励信徒透过农耕感受大地如何滋养农作物以至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