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担心算法将成为衡量人类事物的普遍准则,因此有必要重新了解人与机器的关系。这需要明白“用什么来评定人类”,即人类最深层的本性。
教宗指出,在“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包括报道和传播,以及一些公民共存基础”的时代,作为媒体应跟随3个方向,即接近、用心及负责。因为被卷入这个“旋风”的不仅是媒体人员,“我们众人”或多或少也被卷入。
在信函中,教宗指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无数挑战,包括:疫情大流行和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照料所有人,保护生命,人工智能的挑战,保护受造界,反民主威胁和人类兄弟情谊的紧迫性。
举例来说,倘若世界两大经济体在贸易和科技等领域分裂,那么我们恐怕会形成两个分离的世界:各方拥有各自的贸易和金融规范、各自的互联网、各自的人工智能策略,以及各自的地缘政治与军事发展。
其次,发展一个新的认识论非常重要,也是天主教学术机构的一项具体使命,就是将传统知识和人格人类学与当代知识的需要和各科学领域的创新整合起来:即从神经科学到数字通信,从量子及系统方法走向明智和平衡地使用人工智能
例如,应在国际和国家层面构建更加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国际层面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打造更加注重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
他指出,回到过去的世界显得不切实际,因为“我们来自一个不再适宜生活居住、令人害怕的世界;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财富集中和人工智能剥夺人类工作而走向自我毁灭的世界”,这不是我们想要回到的世界。
这个产生人工智能和计划多行星生存之世纪,还没有正视孩子们遭受羞辱、剥削和致命伤害的祸害。让我们想想这事。首先,让我们自问:《圣经》关于孩子给我们讲了什么信息?
人工智能还未曾做到,也可能永远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佛教的慈悲或基督信仰的爱。最近,梵蒂冈宗座生命科学院举办题为「机器人伦理:人类,机器和健康」的研讨会。
本次的主题为「人工智能与其应用,以及它向当今人类提出的机遇和质问」。此外,最近几个月,拉青格基金会也与圣座常驻联合国罗马机构的观察员合作,举办一系列研讨会,主题为面对当前国际问题的「道德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