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得姥姥给我讲,自打她进门后就挑起了重担,天不亮就起床生火做饭,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纳鞋底、缝衣服,但是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忘不了要祈祷,念晚课。
当时当地的教友仅2户,由法国籍林芳谷神父任平阳本堂,后来教友人数迅速发展,1975-1985年间,教友家庭聚会点扩大延伸,后发展到万垟、麻车、团前、宋埠、郑楼5个堂口,共1500户教友。
例如在聆听福音前,礼仪要求在额上、口上和心上画三个十字,而有些教友却画成了大圣号;有些圣堂神父讲完道理后教友们噼里啪拉地鼓掌,有碍弥撒礼仪的神圣;神父讲道前后有些教友习惯性地画圣号,其实讲道是弥撒的一部分
我们中有谁在晚上临睡觉前独处片刻,自问:今天我心中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东西经过我的心灵?如果我们不懂得这样做,我们真的无法警惕和守护好我们的心灵。
在兴隆镇距教堂约500米的正街上,当地教友跟随着游行十字架,在教区主教、神父、修士、修女的带领下举行圣堂前的游行,吸引了镇上居民前来观看,不少人还跟随着来到教堂。
教宗在念经前的简短讲话中指出,天主的美善无边无际,从不歧视任何人,反倒一视同仁地赐予所有人祂的救恩。教宗还勉励信友向边缘拓展教会,不把「天主的国度」缩小为「小圣堂」。教宗的讲话从主日的福音章节出发。
与前二次不同,50年代初三自爱国运动和反帝爱国运动,不仅使基督教会和天主教会在组织机构和经济上在中国自主自办自养的基础上得以重建,而且使基督教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6医院院内的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的纪念碑主教座堂保存完好的祭台部分主教座堂壁画上的文字树立在凌宵塔前的文致和主教及同伴的纪念碑文致和主教及同伴殉难处(凌宵塔)文致和主教的侄孙媳在读1938年的纪念文章遣使会神父们咏唱圣歌
晚上,圣堂内外,圣母亭前,树木丛中,小河护栏边,万盏灯火,如同一串又一串闪光的红蓝宝石项链,装点着这个安静而和平的夜。
我们的前几任教宗更是常常如此。德肋撒姆姆的日志与书信中,更是如此恳切请求她的神长、姐妹们为她献上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