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基督藉着宗徒们的继承和我们直接建立关系;他藉着宗徒和他们的继承人的话向我们说话;藉着他们的手在圣事中施展作为;藉着他们的注视使我们感受他的爱,感受被接纳在天主怀中。
让我们在一声声并不虔诚的祈祷中满足我们的呼求,我们无需在一生中只作一次这样悲壮的朝圣之旅,我们也无需像佛教徒那样磕着等身头(注:一种一步一匍匐在地的叩拜方式)去面见我们的天父,他赐予我们平安,他要我们喜乐,他天天与我们在一起,他随时接纳每一个离世的灵魂
记得《正视人生的信仰》中的这样一段文字:在痛苦面前,若你感到自己“逃不了”的活,最佳的策略还是勇敢地面对它,接纳它,逃避、埋怨、愤怒、悲伤、失望等只会加深痛苦。
我们只有以谦卑的感激之心接纳上主的爱,才能脱免偶像的诱惑和我们的迷茫妄想。钱财、喜好和成就最初叫人眼花缭乱,之後便是失望:它们虽许诺生命,却导致死亡。
35年前,当时的耶稣会总会长雅鲁培(PedroArrupe)神父成立了耶稣会难民服务社,目的是接纳当时在中国南海面临海盗和风暴袭击的南越船民(boatpeople)。
透过避静这个恩宠的时刻,让我看到了自己蒙尘已久变得灰色和迷茫的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天主对我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在避静中,我按照避静导师的指引,把注意力和目光完全放在造物的天主身上。
这迫切要求我们敞开心扉,接纳天主持续不断,几乎是固执地赐给我们的救恩,因为天主希望所有人脱离罪恶的奴役。依撒意亚先知书上预言说,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见天主的救援。
教宗解释说,宽仁意味着宽大及怜悯,天主以祂的宽阔心胸,俯身帮助弱小者和贫穷者,总是随时予以接纳、体谅、宽恕。天主如同《路加福音》比喻中的父亲:这个父亲不但不怨恨离家出走的小儿子,反而日日夜夜等候他。
之后开始了这次联谊的重头戏,议题分享:你想用什么样的心理,接纳不一样的她(他),列如:没房、没车……裸婚,行么?不同信仰怎么办?不想与父母同住怎么办?
教宗强调,此刻迫切需要「按照人在各种生命状态中的尊严,予以接纳和照顾」。「为了肯定人在各种生命状态中都是值得保护的价值,当代文化依然保有达成这一目标所需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