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藉著祂的降生成人、受难、死亡和复活,将这永生赐予了我们。教宗最后勉励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圣神,让圣神来引导我们。教宗说:就像耶稣在受洗那样,我们要在一切行动中接受圣神的引导。
他还说,杂志「扭曲」了达芬奇从《圣经》中获取灵感的名画,描绘耶稣在受难前和十二门徒共进晚餐一幕。塔斯林说:「无论蓄意与否,该杂志已扰乱了印度尼西亚的宗教生活。」
基督受难前夕给门徒留下的新诫命:“你们要彼此相爱,如我爱了你们”。如主爱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耶稣牺牲自己为救普世众罪,祂为我们立了榜样。我们要像主那样,勇于承担别人的过错,不要想自己的得失。
当天下午3点半,在进德公益和“信德”工作的神父们为即将出征的26位修女举行了弥撒圣祭,为她们的平安祈祷,同时也托她们带去对灾区受难同胞的关怀与问候。
而教堂内保存的荆棘冠,被视为耶稣受难的遗物,是信徒朝圣的中心,激励着代代信众更深刻地体会上主的救赎之爱。
门徒们虽然经历了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之火,却依然疑惑。耶稣留给他们一个巨大的任务:向世人宣讲福音,教导并给他们付洗。教会的传教使命由此开始。
“当祂在我们中间时,我们不能哀悼;但在祂受难时,我们确实要禁食。耶稣希望我们在祂的陪伴中充满喜悦……;但祂也希望我们参与祂的苦难,这也是弱小者和穷人的苦难。”
天主自己也经历了安息——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后,被安葬在墓穴中。
我感谢天主让我在圣周五前看到祂受难的圣子,也看到这些修女的伟大。她们带着爱心悉心照顾受难的耶稣。她们体验到把痛苦与基督一起奉献给天父的价值。她们的生命有如一台永恒的弥撒。
走在曲折的石阶路上,默想主基督的受难史心中不免感伤。当我们还在痛心两千年前救主基督所受的酷刑时,我们岂不是也在给基督加以新的酷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