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首先谈到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默示录»关于女人和火红的大龙搏斗的内容,他说代表教会的女人一方面享受了光荣和凯旋,另一方面仍在产痛和劳苦中。
如一位教友或一群教友,他们在教会团体中,接受及与其它的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和遭遇,共同致力于高尚及美好的事物。我个人以为,在做好前三种福传工作的同时,第四种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福传。
主内亲爱的各位兄弟姊妹: 2015年12月8日是让我们教友铭记于心的一天,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大殿开启了圣门,这标志着教会迎来了新的礼仪年----慈悲禧年,时间将一直延续到2016年11月30日。
教会开放后,大哥正值中年,开始为教会付出,担任了本村会长兼本县堂区总会会长。我村曾有一座著名的圣母无原罪大教堂,文革期间改为学校,教友没有公共祈祷场所。
她在教会内的圣召是:为人民的公教教育。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她耗尽一生,拥抱天主赐给她的人,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她那充满关怀慈爱的心,对贫富贵贱都一致爱护,包括接纳每一个人。
实践证明,广大天主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值得信赖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
想想今天的帝国,若天主不与它们同在,它们也将垮台,因为人自身的力量不能长久。唯有天主的大能永存。”在教会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尽管在教会内有许多罪恶,许多丑事,教会却没有崩溃,因为“天主与她同在”。
当天上午默想的经文显示出,以色列人在与阿玛肋克人作战时,梅瑟「持续祈祷,而且他的祈祷极其有效,具有拯救的力量」(参阅:出十七8-15)。
宗座圣赦院在公告的结尾写道:“教会从未像此刻这样,感受到诸圣相通功的力量,向死而复活的吾主耶稣献上祈愿与祈祷,特别是在没有子民参礼的情况下,由司铎每天奉献弥撒圣祭。
教宗省思道,教会蒙召以同样的方式成长,“跟随上主,持续谦逊地寻找祂”,以及“在世界前宣讲福音,使人心向天主的临在敞开”。教宗邀请信众将耶稣带到各地,特别是“贫困、衰败和排斥现象根深蒂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