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明爱会要求我们明了,当我们向需要我们的人伸出援手时,那只手就是基督的手,同时,当基督藉着我们兄弟的痛苦向我们发出邀请时,这只手能让我们抓住基督。”
圣周五大拜苦路时,堂区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木十字架,由七位教友轮流背负体验主耶稣的痛苦,激发了教友们的悔罪之心,也坚强了教友们的信德。
这份圣爱彰显在耶稣“对伤者的怜悯,对痛苦的关切,给罪人的慈悲油膏,为世人之罪的牺牲”。
埃德纳真心渴望见到教宗,尽管她在痛苦的情况中生活,但她拥有纯洁真诚的信仰和仁爱的微笑。
教会内部的每一次分裂都留下了印记,并导致痛苦的紧张关系。自17世纪以来,西方礼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一直为了促进东西方教会的和解而努力。自1724年以来,麦尔基特希腊天主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和解共融。
澳大利亚主教团深知原住民经历的痛苦和困难,指出教会对这些原住民的关怀,同时也承认教会在殖民时期原住民遭受不公对待的问题上扮演的角色。
关于这些殉道者和许许多多无名的信仰勇兵,教宗本笃十六世在12月26日教会首位殉道圣人圣斯德望的占礼当天这样说:“我也想到那些坚持信仰而决不妥协的天主教教友,他们有时甚至需要付出巨大痛苦的代价。
这些画从随着母亲的孩童卡洛开始,然後是在克拉科夫的年轻的司铎,直到画出他最初几年任教宗的生活,以後便是较痛苦的时期,我们在这些画面上看到的是位年老体衰的教宗依附着他的十字架,这付十字架如同拐杖来支撑在生活中所忍受的辛劳
因你在加尔瓦略山上,忍受十字架的惨刑,和尝酸醋苦胆的痛苦。我虽是大罪人,愿意尽力安慰你,求你俯听我祈祷吧! 吁!耶稣圣心,我愿全心爱你,为补赎那些不知你为爱我们,而受苦受难救赎人类的罪。耶稣呀!
也许能替他们挡去一些意外,减去一些痛苦,至少他们可以过得更有希望。妈妈常告诉我,今天你帮助了他们,也许不会得到回报,但至少你让他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未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