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玫瑰经是天主的家庭、也就是教会熟悉的祈祷文。這是家庭必须找时间一起祈祷、赞颂和默想的祈祷文,不然家庭的核心会被连根拔起。这核心就是天主自己的家、天主圣三的家,天主圣三存在于每个家庭内。
因着天主的恩典,我们屏蔽掉择业过程中的愁云惨雾、焦躁冲动,拾掇起满满的正能量。无论我们在哪里、投身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遵从上主的旨意,聆听天主的圣言。
教宗方济各12月6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指出:祈祷要持之以恒;确信天主必将俯听我们的祈祷。他说,有两种祈祷的态度:一是有所渴求;二是确信天主必会以祂的时间和方式应允我们的渴求。
玛利亚,她的一生都生活在天主圣言内,她的心思、意志、行为都沉浸在天主圣言中”。
在接受测验的1500个成年人中,有66%的人把天主看作注视他们一举一动的“法官”,有87%的人说,他们每天都向天主祈祷。几年前,向天主祈祷的人一般都是上年纪的、生病的、处境不佳的以及社会下层的人。
我抱怨天主对我不公,为什么不应允我的恳求,为什么不让我考上梦寐以求的学校?当时,妈妈身体不好,经常呕吐,爸爸所在的工厂因工人罢工而倒闭,弟弟也在上初中,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圣经有云“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子,若事奉天主,就不能事奉财帛;若事奉财帛,就不能事奉天主。”究竟我们应该事奉哪一个呢?请欣赏二者之辩论。
天主是不可见,但可以用心灵去触碰,耶稣基督一直希望我们建立信德并且做个大信德的人。所以耶稣复活后告诉门徒多默,“看不见就信的,比看见才相信的更有福。”
(笛卡尔曾总结为:“天主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推动力。”)晚年埋头研究神学和《圣经》,编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牛顿没有结婚,为真理、为科学贡献了他整个的一生。
我无法理解天主对我们执着的爱,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对他的渴盼,我静静地祈祷,静静地把自己消融在迎面而来的神圣日子里。假如我是一只飞鸟,我决不祈求做一只高贵的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