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你们的灵修根基在于这种与卑微的人和受苦者相遇,以‘怜悯’为标记。
换句话说,等待并不是终结,而是相遇:一次喜乐、充满爱和解放的相遇。“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带着威能及莫大光荣乘云降来。这些事开始发生时,你们应当挺起身来,抬起你们的头,因为你们的救援近了。”
在此,我愿重复教会不断发出的邀请:成为基督徒的起点不在于一项伦理选择,或一种崇高的理念,而在于一份与基督的相遇。
礼仪培育的重要性梵二大公会议的神长们面对了礼仪问题,因为礼仪是“与永生的基督相遇的卓越场所”,他们因此勉励信友们接受培育,同时也推动牧灵行动。
在弥撒讲道中,菲西凯拉总主教指出,“信德是个相遇,但首先是耶稣来与我们相遇,以祂所愿的时间和方式,在祂所定的时机进行”。我们蒙召在祂前来寻找我们时予以回应。
避静期间,主教神父暂别平日的牧灵忙碌,全身心投入到与基督的相遇之中。
你让我与你相遇,你使我活在爱里,你将我眼中的泪水收起,一滴一滴捧在你手心里!我敬畏你!装你在心里!就这样跟着你死去,让灵魂复活在圣言里!
下午还组织了特别的游戏活动,每人随意抽取一幅印着圣经故事的图画,对照图片感觉自己像图中的哪一人或物,让大家体会在圣言中与主相遇的奇妙。
若要改善一个人,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密集『训练』;那么,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和平,就更加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当时教宗谈到临时的文化,指出真正的喜悦源自与他人的相遇和关系,源自牧灵的父性和母性,因为神父如果不是他团体的父亲,修女如果不是她服务群体中每个人的母亲,他(她)就会感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