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你们的灵修根基在于这种与卑微的人和受苦者相遇,以‘怜悯’为标记。
换句话说,等待并不是终结,而是相遇:一次喜乐、充满爱和解放的相遇。“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带着威能及莫大光荣乘云降来。这些事开始发生时,你们应当挺起身来,抬起你们的头,因为你们的救援近了。”
在此,我愿重复教会不断发出的邀请:成为基督徒的起点不在于一项伦理选择,或一种崇高的理念,而在于一份与基督的相遇。
礼仪培育的重要性梵二大公会议的神长们面对了礼仪问题,因为礼仪是“与永生的基督相遇的卓越场所”,他们因此勉励信友们接受培育,同时也推动牧灵行动。
避静期间,主教神父暂别平日的牧灵忙碌,全身心投入到与基督的相遇之中。
若要改善一个人,必须进行持之以恒的密集『训练』;那么,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和平,就更加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当时教宗谈到临时的文化,指出真正的喜悦源自与他人的相遇和关系,源自牧灵的父性和母性,因为神父如果不是他团体的父亲,修女如果不是她服务群体中每个人的母亲,他(她)就会感到悲伤。
你们要为众人做希望和喜乐的传教士,见证你们母佑会的价值观,尤其是相遇,你们神恩的这一基本特性:相遇永远是清新和有生命力的水泉,你们能够从这水泉汲取爱,那重新激起热爱天主和青年的爱。
教宗对此表示满意,他说耶稣及祂的生活在要理讲授中介绍得很好,但若在要理教员和整个信仰团体的生活见证中与耶稣相遇,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教宗强调,这还需要与基督的相遇,因为这相遇改变人的心和眼睛,使基督信徒的爱德行动具有真正的意义。因此教宗强调:爱德不可以简化为单纯的人道主义或一个提升人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