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道人和自己的关系——与自己做朋友(爱自己)(一)修道人的人格培育及心理需要1、人格培育的重要性2、人格培育的方向3、人的基本需要(二)修道人需求与价值的整合1、圣召是什么2、圣召动机之澄清3、圣召的工具价值
张飞奇神父发言说,老游神父是我的叔公,从小在他的教导下,我立志要修道,做一名像他一样的神父。他在担任南城天主堂本堂期间,天天坚持带领教友祈祷,无论刮风下雨都给教友送圣体。
李神父引用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中的两句诗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开端词。他说,当我们看到月亮,自然会思念家乡和亲人。
那么,这样的灵魂改造进程应该如何置放在整个修道传统的语境里来看待呢?在西方修道精神和制度的沿革中,耶稣会曾经被看作是传统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
教区徐宏根主教特别邀请三位神父在弥撒中分享了他们修道历程。
通过学习祈祷和分享了自己的修道旅程。姐妹们都从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天主的临在,感受到耶稣圣心爱的陪伴,使自己有力量为兄弟姐妹们奉献爱心、牺牲服务。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与主一路走到今天。
一种使命感催迫着他决志修道,走奉献之路。当他把这个心愿告诉吕神父的时候,神父虽满怀疑问,但仍对他说:那就试试吧!随着老神父的这句话,李志祥迈出了圣召的第一步。
所以,修道人和福传者必须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在菲律宾,每周我都会去医院跟病人聊天,虽然语言不通(他们说本地话),但我还是试着很耐心地去聆听他们,他们感觉到我在聆听,特别高兴。
还是选择独身修道?为什么当年40岁的黄展才没结婚?黄庆才神父介绍:“展才是我的堂弟。我爷爷奶奶共育有10个孩子——五男五女。其中,我的父亲和展才的父亲是五男中的亲哥俩。
不过,从全世界修道人数和台湾教友总数与司铎比例来看,台湾修道圣召的人数不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