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在十一支堂区歌咏团手持蜡烛共同演唱《祈求》中开启,象征着圣神降临。正如圣经所言:“你们是世上的光”,每一张虔诚的面庞在烛光下闪耀,表达了对天主的深深敬仰与祈愿。
有时祖孙三代人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交流探讨,在共同的劳作中加深了亲情,也让信仰在家族中得到了更有力的传承。
依靠圣神,我们就能使罗马教区恢复活力、共同合作,并且成为一个“同道偕行的实验室”。
不管是哪一类人,我们都是共同成长。借着我的陪伴和组织,更重要的是和他们在一起,最终令他们接受了信仰。所以我对山区的福传经验总结一句话:与他们同在!
•融合:这意味着相互充实,共同创造跨文化共存的局面,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公民”,即完全属于这个群体。融合并不意味着同化,因为这是一个双向过程,而不是单向过程。
这篇思想随笔,我将以康德的敬畏精神为核心,探寻他提出敬畏精神的深刻缘由,剖析现代人敬畏精神的失落,回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敬畏传统,并以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先生为例,探讨东西方敬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最终,我们将共同思索
现在人们共同意识到,只讲南京大屠杀是不应该的,本次研讨会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知道正定惨案的历史真相。通过正定教堂惨案让我们看到这些救护者,尤其是外国传教士们付出的代价太多太大了。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影响”系列研讨会是从2010年开始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和香港原道文化交流会及有识之士联合推动发起,旨在集合不同的宗教研究学者,共同探讨基督教在当代中国可以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毕竟,我们只是财物的管家而不是主人,财物的受造目的,从属于其原有之共同目的,且从属于福音中所表达的耶稣的意愿(圣若望保禄二世通谕《一百周年》)。
此次研习会为两岸三地教会的学者及神长首次聚集一堂共同以梵二为主题展开研讨,港台及海外熟悉和讲授梵二文献的教会学者以大公会议的数部宪章与法令为基础,就梵二对教会、礼仪、灵修、圣经、平信徒、教区发展、司铎培育等主题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