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鉴道神父着重宣讲:宗教不仅是神与人之间建立沟通的媒介,更是人追本求源的信仰,宗教信仰是扎根于人心灵深处的道德力量,人们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加凸显重要。
文告继续说,哥伦布骑士团曾孜孜不倦地工作,帮助天主教团体认识、应付对教会自由和公众道德见证构成的威胁,而这些新威胁的严重性是史无前例的;哥伦布骑士团也捍卫了所有信徒身为公民和在社会公共体制中的权利,使他们能在自己的信仰
菲律宾林加延总教区的克鲁斯总主教多年来致力于反贪污工作,他邀请政治界人士、各社团、天主教会和全国同胞努力促进国家的道德意识。在最近发生的阿罗约总统也被牵连的贪污丑闻后,克鲁斯总主教再度为此而呼吁。
那些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是烂苹果,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摘自《新民晚报》2002年10月5日)
他写道:「我祈求天主支持您,使贵国忠於其道德传统和精神遗产的丰富多元性,其中也包括基督信仰传统,始终努力建设一个更正义、更友爱的社会。」
讲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事情需要学术上的通盘考虑,我是这样考虑的,有几点: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我们已经看到物质竞争已经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道德底线也在频频被打破。
这个特别的贡献就是解读这种新局势的道德声音。例如,我们看到许多人在设法逃离自己国家的路上死去,他们从北非逃往欧洲,从非洲穿过红海逃到也门。
基督徒家庭更是如此,除了要让子女从小敬畏法律外,还要敬畏天主,每次去教堂,都要提醒孩子要保持敬畏,如此,孩子不仅能够遵守社会法律与道德,还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正常的人做了违背道德或法律的事,都会有一种负罪感,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和良心的不安。良心是人类心灵的法律,不分国界和地域的,在自然界和超性界中,良心在无声无息地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问:在描述外交工作时,教宗方济各谈到关怀的道德与善的乌托邦。您如何评论教宗的话? 答:教宗站在道德良心的立场上谈外交,多少涉及到人性。我愿意强调,在外交方面,教宗的呼吁可能有时得不到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