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福音记述耶稣与匝凯的相遇(参阅:路十九1-10)。匝凯是税吏长,罗马人的合作者,被自己的民族认为是个恶棍,以剥削他人来致富。匝凯也想看看耶稣,但他不敢接近耶稣。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的《众位弟兄》新通谕直接谈到移民、难民和所有流离失所者及边缘人士的喜乐和希望、忧虑和痛苦。通谕的核心吁请在各民族和各国之间存有更大的手足之情和社会友谊”。
记忆、先知精神和希望是教宗当天弥撒讲道的三个关键词。法律的框架给一切划定界限,使人自由的先知性气息则敦促要跨越界限。教宗告诫道,在信仰生活中过度信赖法规会抑制记忆的价值和圣神的活力。
默观基督,好能敞开心扉接受祂的心,接受祂的渴望,领受祂的圣神。教宗方济各11月28日在保禄六世大厅主持公开接见活动,向朝圣者解释天主十诫的意义。
上主垂听了他们的祈祷,打发祂的天使救出伯多禄,‘救他脱免黑落德的手’(参閲:十二11)。祈祷如同谦卑地信靠天主和祂的圣意一样,常是我们走出个人和团体封闭的途径。
(梵蒂冈电台讯)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8月24日主日上午在梵蒂冈日耳曼墓园的圣堂为他昔日的学生们主持弥撒圣祭,结束一年一度的夏季学术研讨会。
教宗在这一次的要理讲授中谈的是天主圣神,称圣神是祈祷的导师,他并指出,要学会做天主的朋友,怀着信赖的心呼求祂。 教宗对如何向天主祈祷的反省非常切合实际,从天人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入手。
福音虽未写明这妇人的名字,但龙基神父认为,这妇人代表了所有的人;她被死亡权势压垮的处境,显示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各个时代的法利塞人将罪「放在与天主关系的中心」。
他在要理讲授中表示,教会的牧人不应疏远群众,而要效法基督,与穷人打成一片,带给他们天主的救恩。耶稣把天主的慈悲化为背负人类贫乏的重担,赐予每个人得救的机会。
同时,教宗也授权圣座该部会颁布法令,承认12位天主忠仆的殉道事迹和5位天主的忠仆和婢女的圣德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