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由本堂张良神父主持,李冬和张志周两位副本堂神父共祭。礼仪结束后,本堂神父和班主任老师分别向大家致词表示祝贺。学员们自发地制作了一面锦旗,献给堂区以表谢意。
1995年冬,我去山西出差,临行时,再三叮嘱妻子不要忘记索阅“信德”。“信德”创刊以来,我家从未间断,“信德”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能够回国探亲,鉴于当时台湾和大陆的关系,金蒙席便毅然辞去了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教授的职位,重返菲律宾,并于1980年冬,第一次从菲律宾回国,踏上了他已阔别30年的故土,得以与年近八旬的老母和亲人团聚
每到冬曰来临,那些个下大雪的早晨,老人总是四点起床,为所有未起床的家庭打扫大门上的雪,为进堂祈祷的教友扫出一条通往教堂干净地道路,可以说老人的家离教堂算是较远的,他不怕寒冷,不畏路滑,只想用行动激励每个家庭的信德
韩主教以教宗方济各《希望的朝圣者诏书》为契机,为教区牧灵一线的神父父母和患病的司铎弟兄送上了浓浓的新春祝福与贴心关怀,并为每位司铎父母送上500元慰问金和牛奶、水果等礼品,使他们在这寒冷的冬日中感受到教区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当地通讯员告诉信德网,西营堂口建国以来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堂口,没有圣堂,宗教政策恢复后,已故谢博思神父在这里做了第一台弥撒,安玉明神父任第一任本堂,后来随着人数不断增多,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得到了建堂审批许可
,她的慷慨大方感动着敬老院的每一个人;7月14日,沧州市人民医院(神内一科)的丁健大夫驱车来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并为敬老院捐赠了大米、面粉、挂面、食油、西瓜等,心内科的刘晓晨大夫、神内一科的丁健大夫、米玉霞大夫还为敬老院捐款
1904年经当时的西南蒙古教区闵玉清主教批准,由司怀智司铎向蒙古人买草地20余顷,分给教友耕种。1906年建有一座小教堂,十几年后教友人数大增。
我们忘不了本堂刘稀君神父、王会长等教友为建圣堂跑东跑西的忙碌的身影;我们忘不了教友们慷慨捐献、争相干活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们更忘不了教外朋友聂玉良等人也积极地出力协助教会建堂的感人事迹!
(詹万培廖安林赵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