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可敬者卡西米拉·格鲁什琴斯卡(CasimiraGruszczyńska)修女,为痛苦方济各修女会创始人,1848年12月31日出生于波兰的科济涅采(Kozienice),1927年9月17日在科济涅采荣归天乡
耶稣的最后几个时辰就是祂一生的浓缩,他受着恐惧和痛苦的折磨,祂没有怨恨和拒绝的空间。他在平安中,一种充满信任来自祂温良内心的平安。耶稣赐给我们的平安从这里涌现。
这也是“许多人最痛苦的经验,他们经历了疫情时期的孤独,或是被迫放弃一切为逃避战争的暴行”。
虽然她试着避开一些提问,却愿意分享那令她感到“极大的痛苦”的往事。她看到教宗“躺在床上,电灯亮着,手中拿着一张纸,还带着眼镜并微笑着”。几个小时前教宗还跟马林修女说话,那是他说的最后几句话。
一些人对教会的失望和愤怒往往会加剧这疲惫,有时是由于我们的恶表和罪恶玷污了教会的面容,这一切都在呼唤着我们谦卑和不断地净化,从接纳和倾听受害者痛苦的呼喊开始。”
教宗继续说道:“就如同撒玛黎雅人一样,如今,我们蒙召作所有旅行者的近人,救助他们的生命,治愈他们的伤口,减轻他们的痛苦。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追求并坚持信仰,甚至激化为痛苦,漫长的考验过程。有人说:“信仰是人生一次最严肃、最重要的选择。”许多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由于溃烂面已达深部肌肉组织,每次清洗伤口时,病人的表情极度痛苦,口中却不停地诵念着《天主经》,到了夜晚,又常常因疼痛而难以入睡,只能靠口服去痛片稍睡片刻。
在过来的路途上并不是每一点痛苦都能使你忍受,好几次当乌云密布的时候,你也曾不自主地回了回头,但每一次的停逗啊!却更多地加添了你的力量,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在朝圣的旅途中,我们共同念经、祈祷、唱圣歌、做分享,心灵的窗户打开了,基督的光进来了;特别是在板寺山的苦路上,很多教友跪在石子上,以感受耶稣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