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仅仅供给父母吃喝穿戴,生养死葬就算尽了孝道,更当千方百计让父母心情愉快、精神舒畅,有食先生馔,有事代其劳,从琐小细微之处让父母愉快欢欣。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因而有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信仰。到底信什么呀?社会上各种宗派的传教人士很多,使的许多人无所适从。
因此,我们每位基督信徒在传教精神的激励下,都应该参与传教的行动,向他人宣讲基督。问:枢机主教,圣神是传教行动的推动者,我们如何接纳圣神,以便毫无畏惧的宣讲耶稣所带来的救恩?
他谈到耶稣透过为门徒们洗脚的举动指示我们如何善度信仰生活,勉励我们互相宽恕,为贫困弱小者服务。当天有5万多名信友在阳光明媚的圣伯多禄广场参加了接见活动。
教宗的大公运动观强调慈悲,抵拒将精神权力和现世权力相混淆的观点。两位作者写道,我们相信神是美国的国家格言,它所强调的正是宗教因素在美国国民生活中具有多麽大的分量。
正如我们人要舍弃自己的意愿来承行天主的旨意,这样我们才不是昨日的我,而是圣善的基督徒了。天主的教导和精神,都在圣经里面藏着。
教宗说,妥协是眼下文化背景的典型现象:“享乐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观念企图把天主从生命的视野中除去,这种思想对获得明确的参照价值没有帮助,不能帮助分辨善与恶及对罪恶有正确的认识。
她说:“自从领洗后,在信仰内的生命让她的精神层次越来越丰富,日子越来越充实,今生有了依靠,来世有了永恒,非常感恩天主,感恩每一个帮助我的人。
教宗指出,「愤怒是一种人性态度,却不出于善神」。在这段福音章节里,「纳匝肋也有好人;但背后是什么造成他们愤怒呢?在纳匝肋甚至爆发了更糟糕的暴力事件。
青年们从8月7日到12日的聚会期间,通过祈祷、学习要理、文化性讨论会、以及参观与圣方济各和圣女加辣有关的地方,来认识圣方济各精神对欧洲的信仰根源以及圣方济各的神恩对欧洲的传播福音和教会的更新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