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结论说,殉道者的见证表明,那带来喜乐及持久和平的,不是世俗享乐或尘世权力,而是对天主的忠贞及正直廉洁的生活。这种人生观并不减低我们对现世的关心,好似我们只注视来世生活。
大家在感恩、喜乐中结束了所有活动。(详见信德网)
耶稣治癒的麻风病人也怀有同样的喜乐。这两个范例告诉我们,喜悦的感激是对慈悲恩典的正确回应。询问这些问题对我们众人会有益处:我办完告解後,有所庆祝吗?
因此,新司铎应以喜乐及真诚的爱德履行基督的工程,取悦天主而不是自己。基督来到世上为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新司铎应做教会合一的推行者,效法基督善牧,不可安於舒适的生活,而应走出去,寻找及解救迷失者。
这是宣讲福音的喜乐。
在这比喻中,长子一直表现良好,却对父亲愤愤不平,因为父亲喜乐地接纳荒淫度日、悔改回家的小儿子。教宗解释说,这种态度让人看到某种好的背後所隐藏的事物:傲慢,自以为是义人。隐藏在这种好的背後是傲慢。
今天教会邀请每一个人以殉道者为榜样,按照福音真福八端的精神生活,用宽恕、温和、友爱和喜乐的甘水解除人类的饥渴。
在耶稣恩宠的激励下,我们蒙召效法慈悲的耶稣善牧,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喜乐的见证,照亮旅途,带来希望与爱」。教宗表示,主受洗日「让我们重新发现身为受洗者的恩典与美好。
当恳谈会结束时,夫妇们面容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内心充满着喜乐与平安,彼此手拉手、肩并肩,带着彼此深深地爱意,怀着美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回到生活中。
在培育方面,必须「以天主圣言为基础,适应各种现况,鼓励人们与耶稣建立幸福的友谊」;祈祷则要「关心人民的所需、痛苦和喜乐,以免陷於孤芳自赏」;「牺牲不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更加圣洁」,而是慷慨地「为他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