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7:17—18)当年耶稣治好了十个麻风病人之后,其中一个看见自己已痊愈了,就回来大声赞美天主,并且跪伏在耶稣足前感谢他,这个人是撒玛黎雅人。耶稣因而说了这令人深思的话。
教宗接着援引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当人中断了与天主的盟约,问题便产生了。人因骄傲和自负而与天主对立,父与子的关系不仅破裂,而且也改变了性质。
最后主教教导,匍匐在地大祈祷时蒙上黑纱,即是要死于自己,死于世俗;黑纱上撒上鲜花,要做基督的新娘;并邀请大家为圣召祈祷!礼仪在悠扬的圣母颂中圆满结束。
在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中,天主谴责伪善人虚假的虔诚:他们一面守斋,一面苦心经营自己的生意,压迫工人,争吵不休,「以恶拳打人」,作出许多不义之举,从事「肮脏的生意」。
帕亚塞监狱的一名义工依撒伯尔·克鲁兹对《亚洲新闻》说:「看到我们牢狱内的兄弟们在天主面前仍然有希望,那是非常高兴。」
我们可以说,福音让我们看到了喜乐:‘玛利亚欢喜地起身,急忙去拜访表姐依撒伯尔。’喜乐也促使我们急忙前行,一直都如此,因为圣神的恩宠不懂得缓慢。
每年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周,即可爱的圣婴为我们诞生的前几日,弥撒当中的读经常常提及有关玛利亚的讯息:天使加俾厄尔向玛利亚传报喜讯;依撒依亚先知许诺给阿哈次一个征兆——有一位贞女将要怀孕生子
因此,天主从永远就选择了一位以色列的女儿,一位住在加里肋亚纳匝肋的犹太少女,成为自己圣子的母亲,她是一位已与达味家族中一位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的童贞女,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路1:26-27)。
当天第一篇读经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教宗方济各在即席讲道中指出,在耶肋米亚先知的口中有天主的声音。天主沉痛地表示,虽然选民得到很多益处,但他们仍不听从天主。教宗说:这是天主的历史,似乎天主在哭泣。
门徒们因为怕犹太人,把自己关在最后晚餐厅内,连玛达肋纳也哭泣,因为有人把主的遗体搬走了。教宗指出:胆怯的人是这样的:他们不敢想像耶稣的复活。 教宗接着说:其次,也有羞愧的基督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