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 「四部福音都给予洗者若翰崇高的地位,这位结束旧约时代,开启新约时代的先知,他指出纳匝肋人耶稣乃是默西亚,是上主所傅油的人。事实上,正是耶稣如此谈论洗者若翰的。
耶稣早已来到,带给世界救恩;祂是应许的默西亚,藉由童贞圣母玛利亚,降生在白冷城。」
耶稣没有责怪别人,没有说我是默西亚或我是先知;当祂治愈病人、向人们宣讲以及行奇迹时,并没有大肆宣扬。耶稣谦卑行事,接近人群。在福音的记载中,耶稣不与人群在一起时,祂就与天父同在,向天父祈祷。
降生在马槽山洞,人间社会的最低层,祂的‘入世’教导我们轻看世物,提醒我们关注永恒,更为重要的是:祂的降生是天主对人类大爱的圆满表达,祂不舍弃任何人,祂爱世界上每一个人,祂是每一个人的救世主,祂是万民期待的默西亚
与此同时,双眼复明的胎生瞎子靠著直觉发现默西亚的真实身份。教宗说:「但愿我们也能拥有这种经验!
这一切将在默西亚内实现,祂是和平的君王。」和平的第二个概念是「内心的某种安宁」。教宗指出,「这第二个概念并不完整,因为生活中的不安会是个重要的成长时刻。
教宗解释道,成为默西亚母亲的邀请给玛利亚带来了纯全的喜悦和巨大的考验。按照福音书的记载,玛利亚已经许配给若瑟,如果被发现未婚怀孕,将面临被处死的惩罚。
他说这个主题取自若望福音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又来自匝加利亚有关默西亚的预言,那就是“他们要瞻仰他们所刺透的”(若19,37)。
我们愿意用圣伯多禄的答复作为我们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教宗在他的巨作中指出:耶稣把各式各样对他的解释都推翻了。教宗说只有从耶稣真天主和真人的奥迹出发,才能真正了解耶稣的形象。
我们想一想:正是他给耶稣说“祢是默西亚”后不久,师傅不得不谴责他,因为他拒绝接受祂的苦难和十字架上死亡的预言(参阅玛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