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中写道∶「耶稣被圣神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 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来就饿了」(玛四1-2)。
堂区神父与修女们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带他们朝圣,并成立了以青少年为主的祈祷团体:以圣事滋养灵魂,以祈祷赞颂主恩,加深青少年的信仰,发挥青少年的朝气,提高他们爱主的热情,增进他们服务教会、对社会的奉献意识。
'我的灵魂,请向上主赞颂,请你不要忘记他的恩宠。是他赦免了你的各种愆尤,是他治愈了你的一切病苦,是他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他用仁慈以及爱情给你作了冠冕......'。
在这里,赞颂光荣天主的呼声,高彻云霄,万世不绝。 种植田园是一个记号,表示有意久居下去:因为如要享受田园的出产,必须守候一段时间(耶29:5,8)。
适逢圣父教宗方济各呼吁和鼓励普世教会以虔敬之心朝拜至尊圣体,以24小时奉献给上主,门徒班全体师生以极大的热情和行动回应了教宗的邀请,于24晚灵修活动后21:00时明供圣体于小堂,全体学员共分八组,有序陪伴圣体,祈祷赞颂
『她是天父卑微的婢女,喜乐欢跃地赞颂天主』(《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286号);她是乐於助人的圣母,她无玷的腹中刚怀了生命的圣言,便立即动身往见表姐依撒伯尔,服侍她。
教宗解释道,那些人在耶稣身边怀有喜乐,这是因为他们在耶稣身上重新找到了信心、尊严、宽恕和希望,他们体尝到耶稣的怜悯,因此能大声欢呼: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应受赞颂!(谷十一9)。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
当一天的征程结束,踏着清淡而柔美的黄昏归来,他都要满怀感恩地向主献上赞颂。因为他知道,“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割”(咏126:5)。
我们由衷地高唱赞美主阿来路亚,把光荣和赞颂都归于至高之主耶稣基督。
教宗说:“面对草地、树林和高耸入云的山峰,内心油然升起赞颂天主的造化的渴望,使我们对这些大自然美的赞赏很容易变成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