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众人首先聆听了一段选自《宗徒大事录》的经文:“伯多禄遂开口说:‘你们都知道:在若翰宣讲洗礼以后,从加里肋亚开始,在全犹太所发生的事:天主怎样以圣神和德能傅了纳匝肋的耶稣,使祂巡行各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
它们不是犹太人定居处,而大部份是外邦人。宗徒们随同可以开启人耳朵和口舌的耶稣出去,以此方式,哑巴和聋子这些现象在圣经里是隐喻性的,象征着对天主召叫封闭。
圣保禄宗徒原是一名有为的犹太教青年,原本想成为受人尊敬的犹太领袖,直到他遇到了复活的主基督,他的生命得到了重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福传为主做证的道路,不论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也在所不辞。
圣墓教堂内,十至十一站是位于二层楼的两幅大油画:犹太先知亚伯拉罕祭献儿子以撒、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分别是耶稣被剥去衣服和钉上十字架的地点。十二站是耶稣死亡地,矗立着那著名的耶稣遇难十字架雕塑。
法利塞人在当时的犹太人社会中,虽然不算是处于“崇高”的地位,但由于他们满怀热情,希望通过恢复天主的法律而重建犹太社会,处处推行并监督他人遵守天主的法律,所以,他们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犹太人和所有人类一样,虽然蒙受了天主的恩宠,却常常迷失在自己的罪恶中。然而,爱人且尊重人的天主,总是通过召叫不同的先知们,继续召叫人回归正道,得到救恩。
历史背景:在犹太思想中,“奥秘”(μυστήριονmystērion)是指隐藏于天主计划中的神圣真理,非人靠理性可得知,只有靠启示方能明白。这奥秘就是天主借基督完成救恩,不仅为犹太人,也为外邦人。
因此,天主从永远就选择了一位以色列的女儿,一位住在加里肋亚.纳匝肋的犹太少女,成为自己圣子的母亲,她是一位已与达味家族中一位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的童贞女,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路1:26-27)。
当时的大司祭是匝多克的儿子阿匝黎雅;到了充军时期,厄则克耳先知甚至规定:唯有匝多克的儿子能在圣所内供职,因为一般的肋未人,在王国时期都远离了天主,因此只能在圣所内服劳役(则44:10-16);主前二世纪,犹太人为色娄苛王朝所统治
在教宗方济各第二年的牧职中,他与犹太经师及伊斯兰宗教领袖在圣地哭墙前的三人拥抱、他请求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降福的举动,以及菲律宾人民对他的爱戴与热情,是三幅令隆巴尔迪神父印象最深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