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谕不仅以圣方济各的思想为标题,也以他的默观祈祷为行动依据。我们希望留给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一个怎样的世界?生命的意义和目标是什麽?这是通谕提出的核心问题。
我们要「默观并追随基督,这要求我们向天父敞开心扉」。
达味修士乃教会内耶佛对话的专家,亦专注指导默观,他鼓励信徒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其他宗教的灵修方式。基督宗教与佛教同样借助默观操练心灵⋯⋯灵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分宗教。他说,是先为人,才成为基督徒。
坎塔拉梅萨神父最后表示,基督徒的默观不在于以自己为中心,寻求深层的自我,而是一种目光的接触,即使我们的目光有时下垂,天主却总是注视着我们。
赞美是默观的结果,默观与赞美带来尊重,而在受造界和造物主的面前尊重则转变为敬意。
艺术引向默观接着,教宗方济各谈论了圣座展馆的主题:用我的眼睛。「我们都需要被注视,也要勇敢注视自己。」
会士平日默观(注一)祈祷,亦需从事劳动,院内设有牛场、鸡棚,举凡喂养、挤奶、捡蛋、洗涤等工作,皆分配会士担任,所生产牛奶、鸡蛋除自用外,余多运销香港,并自制“曲奇饼”(TrappistCookies),
现代神学家约翰·卫斯理在谈到基督徒的财富观时说:“尽力地挣钱、尽力地省钱,尽力地捐钱。”在美国的财富文化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从卡耐基开始,形成了两个传统。
许多修士费很多时间来制作手抄本,甚至插上精美手绘插图。整段整段的记忆在修士中也是常规。祈祷时辰之间,还有被本笃称为“手工”的其他作工时间。
天主藉着时间在历史启示的环境中显示自己。时间开启进程,空间使进程具体化。天主在时间中,在进行的过程中。相对行进的漫长时间,不必优待权力空间。我们必须启动进程,甚于占据空间。